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张金接,男,1964年5月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防洪减灾所研究室主任先进事迹材料。1993年获电力工业部二等奖;2003年获中国机电工程学会二等奖;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应用特等奖1次、一等奖3次。
主要事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张金接同志作为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第三工作组(阿坝工作组)成员于5月15日赶赴灾区,在灾区一线连续工作十几个日夜。
张金接同志此次灾区工作区域主要是汶川、理县、茂县、黑水等四县,这些地区都是地震重灾区,存在着余震频发、交通不便、物资有限、海拔高、环境恶劣等诸多困难。张金接同志每天奔走在一座又一座的水利水电工程之间,勘查安全隐患,提出处理建议。他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水利部重点关注的15座水电站现场查勘中的8座,对另外7座无法现场核查的水电站,通过各种渠道予以关注和了解。与此同时,他还核查了该地区的另外10座病险水库和堰塞湖的排查工作,并及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在一线工作的十几个日夜里,张金接同志白天在现场查看,晚上住电网公司抗震救灾捐款先进事迹材料在简陋的帐篷里,吃着饼干补充能量,直至深夜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总结分析当天灾区险情,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应急处理对策、灾险规避技术,并规划下一步的工作方案,同时还要及时向水科院和水利部报告最新灾情和工作进展。
张金接同志的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在地震灾区艰苦的条件下他还要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但是每当有人询问起他的身体如何、有何困难时,他的回答总是那么地干脆、坚决:谢谢,一切都好!
从灾区回到了北京之后,他没有来得及休息,马上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整理总结在灾区的工作,针对水电工程及水利设施受损的不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虽然回到后方,他仍然关注着险情日益严重的唐家山等堰塞湖的排险工作,积极组织整理相关资料,编制处理方案建议。
6月10日,在唐家山堰塞湖泄流的关键时刻,他带着在京期间整理的资料,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抗震救灾工作的胜利,以一名水科人的热忱,再次奔赴灾区前线。
党的先进性在抗震救灾中熠熠生辉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震,瞬间大山撼动,房屋倒塌,家园摧毁……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玉树交通征费稽查处党支部迅速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奋勇抗震救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在抗震救灾中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灾情就是命令。在灾难肆虐的危急时刻,党支部就是战斗堡垒,共产党员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就要冲锋在前。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交通征费稽查处党支部书记张冰同志顾不上家中刚做完手术,还需要照顾的妻子,立即赶到单位组织召开支委会议,全面安排抗震救灾工作,并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时刻牢记宗旨,不忘身份,敢于挑重担打头阵,以实际行动展示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良好形象。与此同时,支部迅速组织8名共产党员、6名入党积极分子成立抗震救灾党员突击队,迅速展开抢险救援。8名正在西宁出差的共产党员,得知地震消息后,也马上赶回单位,一同加入到抗震救灾中。
救灾就是使命。党员突击队分成了两个小组,紧急展开救援行动。第一组在党支部书记张冰的带领下,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全力抢运单位被埋物资,尽可能降低国家财产损失。张冰书记始终坚持在抢运一线,奋勇清理废墟,抢运物资。第二组立即对单位附近被埋压群众展开救援。在住房全部垮塌的废墟上,没有铁锹镐头,就用手挖,没有撬杠,就用肩扛,突击队员双手血肉模糊,双肩满是伤痕,2天时间共救出9名群众,其中7人生还。
震后第一天晚上,只有少量救灾物资运送到灾区,面对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党员突击队连夜帮助灾民从废墟中挖出自家原有的帐篷、粮食等生活用品,并帮他们搭建好帐篷,让受灾群众在外援物资没有到达之前有地方住、有饭吃。而突击队的同志们连续奋战24小时没眨一眼,嘴唇干裂出血,双手满是伤痕和血泡。
随着救灾工作不断展开,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和专业救援人员源源不断的到达灾区,突击队的紧急救援工作告一段落。党员突击队又主动参加了抗震救灾志愿者行动,按照政府部门的统一安排,参与物资搬运、搭建帐篷、转送伤员、协助电力部门搬运电力设备、藏语翻译等工作,始终坚持工作在救灾一线。突击队员先后搬运救灾帐篷400顶,救灾食品5车,引导救灾车辆67辆,发放物资约2000余吨物资。
奉献就是本色。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突击队全体党员舍小家,顾大家,不畏艰难,不怕吃苦,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处处显示出了共产党员的奉献牺牲本色。突击队中4名党员家中不同程度受灾,有的房屋全部倒塌,有的房屋成了危房,但他们顾不上家里,一心只想着群众的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地震发生时,共产党员吾金加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出四名被困人员,救援后期他又积极投入到转运伤员和藏语翻译工作中,一天只休息5、6个小时,鞋破了,脚肿了,从来没有喊苦叫累。韩庆岩同志24小时奔忙在救灾物资登记转运点,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休息。王成同志身患疾病,依然冒着余震不断和山体滑坡的危险,每天行程150公里接送路政人员上路巡查,随叫随到,从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无怨言。朱淅伟同志在做好队员医疗、防疫工作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了饮食保障任务。共产党员杜军负责协调工作,救援中协调任务重、工作量大,每天只休息4、5个小时,始终坚守岗位,及时协调人员车辆,做到了不误时误事。突击队员才哇将自己家的帐篷主动送给受灾群众,自己和家人连续2天住在简易帐篷里。入党积极分子王盛霖患重感冒,仍然奔忙在救援物资车辆登记点,认真做好救灾物资引导交接工作。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玉树交通征费稽查处每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坚守岗位,加班加点,加倍工作,全力以赴为抗震救灾做着积极贡献。
党员干部抗震救灾纪实1
周开富,玉树公路总段花石峡公路段炊事员,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带着对母亲的愧疚踏上征程
2010年的4月,周开富同志正守候在年逾古稀、身患重疾的老母亲病榻旁端药倒水,悉心照料。
4月14日早7时49分,玉树突发强震,214国道西宁至玉树结古路段受阻,救援工作刻不容缓。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周开富坐立不安,“路怎么样了,同事们都还好吧”,他一遍遍地问着在段部值守的同事。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肩负公路保通使命的公路人,一边是母亲重病,吉凶难料,一边是无数人身处危难、挣扎在死亡线上。望着病榻上仍然处在昏迷状态的母亲,周开富满含着热泪,几次欲言又止,“妈,我必须到一线去,那里需要我。您能理解是吧,儿子不孝啊!妈”。
带着对母亲的万分愧疚和不舍,周开富默默背起行囊,英雄部队先进事迹材料第一时间赶到了花石峡。
对母亲的牵挂深埋心底
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抗震救灾车队日夜穿梭在214国道上。花石峡段位于西宁与玉树之间的中转站位置,不但要保障辖养路段安全畅通,而且要全力协助做好抗震救灾车辆的综合协调工作。
在纷繁劳累的炊事工作中,周开富将对母亲的牵挂深埋心底,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天洗洗涮涮、蒸蒸煮煮的工作虽然平凡和普通,但周开富同志说,如今全民抗震救灾,全段倾力保通,干部职工们在这种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里辛勤劳动,一定要让他们吃的好,更好地为养护保通出勤出力,这样才算发挥后勤保障的作用。
地震发生以来,周开富的工作量几乎翻了一番。原先只有十几个人吃饭,现在增加到三十几人;原先一天做三顿饭,现在为了保证上路保通的职工随时吃上热饭,一天平均要做六顿。周开富同志没有任何抱怨,干脆把宿舍搬到了厨房,连夜蒸馍馍、烙大饼、准备卤制品等便于携带的食品。保通任务重的时候,职工们往往不能按时吃饭,周开富就主动把饭菜送到施工现场,看着同事们吃着热腾腾的饭菜,他的干劲更足了。
地震发生后,总会有一些灾区的伤员、出现高原反应的救灾人员在段上中转休息,每每这个时候,他都会主动送去药品、开水,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安排他们吸氧。
周开富同志尽心尽职、不辞辛劳的热情服务,受到了职工们、社会各界的好评。
噩耗传来
4月17日下午,当母亲去世的噩耗传来时,段领导和同事们才得知周开富同志是承受着多么大的心理压力。深受感动的段领导催促他火速回家,而他却强忍悲痛要坚守岗位:保通任务这么重大,作为一个党员,后勤炊事绝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直至18日晚,在为保通回来的职工们做好晚饭,并得知段领导已另行安排炊事人员后,他才在父亲焦急地电话催促中踏上返乡之路。
化悲痛为力量
4月21日,草草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含着悲痛,周开富再一次赶到了抗震救灾一线。依然那么坚定,依然那么不知疲倦地工作,痛失亲人的伤悲化成无尽的动力,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是对母亲最好的哀思。为了灾区公路的畅通,周开富和他的同事们依然在无私无畏地奉献着。
自古忠孝难两全。国家大义、人间大爱和至亲至爱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的取舍往往因人而异,周开富同志以共产党人的党性和实际行动感召着每一位职工、每一位党员,为了抗震救灾,无悔!无憾!。
党员干部抗震救灾纪实2
任丽娟,中共预备党员,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韵家口路政执法大队路政员。
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后,曹家堡收费站作为进出西宁机场支援玉树灾区惟一的高速公路收费站点,成为转运灾区伤病员和救灾物资车辆通行的“空地枢纽”,保通工作显得犹为重要。紧要关头,她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全力以赴投身抗震救灾保通工作。用实际行动做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
党员就是一面旗
地震发生后,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立即启动应急抗震救灾典型事迹预案,紧急开通了抗震救灾绿色通道。曹家堡收费站成了联系机场至玉树地震灾区的主通道。车辆通行量倍增,通行压力加大,比往日更加的忙碌。
任丽娟深知,关键时刻每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刚刚通过党组织考察,成为一名预备党员的她,决心用实际行动向组织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她主动请缨,坚决要求到保通任务最繁忙、任务最重的曹家堡收费站执勤。大队领导考虑到曹家堡收费站任务重,加之她父母年迈孩子小等特殊情况,决定调整她到任务相对轻松一点的执勤站点工作。她却毅然回绝,说:我虽然是一名女同志,但也是一名党员,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保证完成好任务!
已经决定了,谁也改变不了她的决心。
瘦弱女子犹如男
从4月14日开始,各地的增援车辆不断涌入曹家堡收费站,车流量陡增。面对高峰期的压车现象,只见瘦弱的她来回奔波于各个车道之间,积极协调,想方设法疏导交通。没有报话工具,就用自己最大的声音给收费员报送准确的信息,有序指挥车辆临时变更车道收费。困难及时解决不了的,就耐心地向司乘人员做好解释,并主动送水递茶,搞好服务保障。正是她细致的工作,得到了司乘人员的理解和配合,也博得大家对她的信任和敬佩。
在曹家堡执勤的日子里,高原的天故意在给她出难题,时而烈日暴晒,时而雨雪交加,时而沙尘满天,但她一一面对,拖着浮肿的双腿和疲惫的身躯,强忍身体上出现的种种不适,在收费站前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没有说一声累,喊一声苦!由于过往大型车辆频繁,每当停车时大量尘土就伴随着刹车气浪向她迎面扑来,不一会儿就变得灰头土脸,如同从土窝子爬出一样。只有那清脆利索的指挥口令,才使人明白她是我们的一名女路政工作人员。一天下来,任丽娟顾不上喝一口水,休息一会,嘴角出血了,嗓子喊哑了,腿脚也肿了,可她丝毫没有退缩,犹如一棵挺立的青松,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任何困难都阻止不了她勇敢的心。
情系灾区无限爱
在地震发生之前,她曾答应孩子周末到游乐园。当她接到汶川地震英雄同志事迹材料任务后,急忙将孩子托付给娘家照料。在即将离开孩子,准备赶赴岗位时,她亲亲孩子的脸庞,紧攥孩子的小手,说宝贝,妈妈走了,回来再看你。
一连十余天,任丽娟始终坚守在一线,甚于连一个电话都没有打给家里。直到母亲打来电话心疼地“训斥”她,告诉她孩子天天盼望她回来……。当听到孩子在电话里大叫着妈妈,并埋怨她说话不算数时,她眼圈一红,说,宝贝乖,等妈妈忙过这一阵子,一定会补偿的。
面对灾区的需要,她宁可隐藏起母亲的爱心。
自4月14日至4月25日,从曹家堡收费站安全通过了8000多台次救灾车辆,保通任务顺利完成。但是任丽娟同志依然还坚守在保通一线上,为其他救灾物资车辆提供顺畅、快捷的通行环境。当她看着一辆辆救灾车辆从眼前疾驰而过,顿时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一种力量————因为她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高速公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