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网分享
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胡晓,男,1962年3月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院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曾获中国水科院“200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
主要事迹: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抗震专家胡晓作为水利部抗震救灾工作组第一批成员赶赴一线。他在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整理行装,于13日凌晨赶到首都机场。当日抵达四川灾区后,他立即投入紧张的抗震救灾工作,迅疾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赶往距离震中仅17公里的重要水利工程——紫坪铺水库,现场查勘大坝、溢洪道、泄洪洞等建筑物的震后工作状态,并及时就大坝的安全性、抢险工作要点等向水利部领导做了详细汇报。考虑到水库震损的严重性,胡晓同志于14日和15日马不停蹄地往返于德阳市、广元市之间,对当地震害最重的6座水库震损情况进行核查。
作为水工结构抗震专家,胡晓同志参与对震后险库提出有效的排险措施,为确保震后不发生水库大坝的溃决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5月16日,胡晓同志按照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的要求,进入德阳工作组。当时由于在绵竹市的绵远河及什邡市的石亭江分别形成了4处和6处堰塞湖,已严重威胁下游群众和抗震救灾人员的安全,因此该地区堰塞湖的处理工作成为工作组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此后灾区奋战的十几个日日夜夜里,胡晓同志冒余震、踏泥泞,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通过乘直升机到达清平乡后,实地查勘棉远河小岗剑堰塞湖的回水位,在崎岖山路步行10公里到达石亭江红松堰塞湖进行实地勘察,并通过问询从上游撤离的灾民、当地水利部门的职工、水文资料分析等手段,查清了主要的10处堰塞湖,提出了采用大型机械挖掘、爆破、自然泄洪等处置措施,降低堰塞湖可能造成的危险。
胡晓同志还参加了德阳市辖区内9座对防洪安全起重要作用的水闸的实地震害排查工作,以及绵远河汉旺镇河段堤防的震损核查工作,编写了有关报告。他与我院同在德阳组的岩土专家温彦锋利用各自专业所长密切配合,被工作组誉为除险救灾的“黄金搭档”。德阳组组长建设管理司司长孙继昌多次致电我院,表达对胡晓同志工作的肯定和赞许。
群众不挨饿,他们才能不心痛!
为了全面保通震区道路,保证车辆的顺利通行,王毅根据省交通厅防洪减灾所研究室主任先进事迹材料杨伯让厅长提出的要求,带领项目办工作人员,克服连续奋战的疲劳,和兄弟单位一起巡查和监测周边重点路段、损毁严重的六座桥梁和禅古2号桥头引道右侧的山体侧坡等任务。
4月16日,已经是地震第三天了,王毅同志已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突然感觉自己的腿很沉——原来是地震那一刻,砖块砸伤了膝盖。三天来他只忙着搜救被埋的同事,忙着指挥抢路保通,根本没有顾及自己的腿伤。
连日来,劳累和寒冷,使他的腿发炎肿胀,已经无法行动了。
王毅在项目办驻地挂上了点滴……
灾难面前,生命竟然如此坚强!
营救战友
地震发生时,项目办技术人员王俊发同志和4位监理同在这座楼内。突如其来的地震使他们来不及逃生,顷刻之间,就被倒塌的楼房重重地压在了下面。
“小王!”
“你们在那里?”
面对眼前的一堆瓦砾和大块断裂的水泥预制块,任凭王毅和同事们怎样呼喊,他们却怎么也没有回应!
此时,大家的呼喊显得是如此的无力!
灾难面前,生命竟然如此脆弱!
我朝夕相伴的战友啊……
救人,救人,赶快救人!
经过9个小时的搜救,5位同志的遗体终于被找到,他们却抗震救灾个人事迹材料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奋力抢通
里氏7.1级地震,释放出强大的能量,无情地撕裂了美丽的玉树大地,结古镇千疮百孔,同胞遭受灾难,原本已经基本完工的国道214线结古至巴塘机路面被蹂躏的面目全非。滑落的山石阻断了生命线。
抗灾保通,我们义不容辞!
生死相依共御天灾,大灾面前,彰显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
灾情发生后,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紧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并对做好抗震救灾期间学院维稳及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与此同时,迅速组织人员同正在灾区实习的12名学生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伤亡情况,对全院玉树籍师生家庭受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掌握情况。得知学院12名正在灾区实习的学生1死1伤,在校玉树籍师生家中受灾严重,部分师生情绪激动的情况后,院党委立即成立由部门领导和辅导员组成的慰问小组,深入班级和宿舍,逐一对受灾师生开展安抚慰问工作。院党委同时还研究制定了《受灾师生救灾慰问金发放实施办法》,对受灾师生实施援助。依据办法,第一笔慰问金26500元在地震发生第二天,发放到受灾汶川地震英雄同志事迹材料较严重的53名师生手中。
慰问小组带着院党委对受灾师生的关怀,迅速展开了面对面,一帮一的援助活动。在做好安抚慰问的同时,针对部分受灾师生情绪激动,要求自行前住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情况,慰问小组及时向他们宣传党和国家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投入,全力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感人场景,组织收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指挥抗震救灾的生动报道,第一时间向他们通报抗震救灾进展情况,认真做好教育疏导和情绪稳定工作。
“乡亲们的灾难就是大家的灾难,乡亲们的痛苦就是大家的痛苦,乡亲们失去的亲人也是大家的亲人。我们共同对他们表示哀悼。当前,第一位的工作是救人,我们已经派出了大批救援队伍,还在陆续增派,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分努力,决不放弃。”总理饱含深情的话语,使师生们深受鼓舞。慰问小组抓住时机教育引导受灾师生要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理性开展抗震救灾,切不可感情用事、盲目行动,更不能自行前往地震灾区,要自觉遵守学院纪律,自觉维护学院稳定,把对亲人的哀思,化作努力工作和学习成才的动力。教育他们在危难时刻要看到,党同灾区人民在一起,全国人民同灾区人民在一起,院党委和全院师生也同受灾同学在一起,我们一定能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也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受灾师生感受到院党委的亲切关怀,看到党同灾区人民的鱼水深情,纷纷表示服从学院管理,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抗震救灾。
同根连枝共历风雨,大灾面前,彰显民族大团结的坚强力量。
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把青海抗震救灾典型事迹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6个民族5603名师生的心,同灾区各族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80岁高龄的离退休党员吴俊同志,是一位穆斯林同胞,地震发生后,他眼睛不好、腿脚也不灵便,在家人的陪同下,到辖区虎台办事处参加捐款活动,并动员自家周边的穆斯林同胞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交通土木工程系尼玛才仁等4位学生,在学院的统一安排下,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志愿者,在中国红十字会救灾物资发放点协助发放物资,随后又积极加入寻找水源的工作。与此同时,学院还有40多名不同民族的师生,在省城各医院开展看护伤员、藏语翻译、伤者统计等志愿活动。2名学生在西宁长途汽车站开展藏语翻译志愿服务。17名师生在生物园区电信仓库做转运救灾物资志愿行动。一名青年教师自愿参加省教育厅心理康复培训,准备随时赶赴灾区为灾区群众开展心理救助。
学生干部预备党员宋有志等40多名学生党团员,向党组织和团委递交志愿救灾申请,表示做为一名学生党团员和当代大学生,在玉树同胞遭受重大灾难时,愿竭尽全力为灾区做点贡献,请求奔赴一线参加抗震救灾。目前,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有160名不同民族的师生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参加志愿者行动,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坚强力量。
与死神抗争,打响保通攻坚战
随着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陆续抵达玉树灾区,G214线作为抗震救灾物资运输的生命线,所承担的保障畅通使命显得更为重要。按照中央和省委主要领导在玉树指导抗震救灾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玉树总段按照“保重、保主、保通”的原则,对G214线、S308线和S309线三条道路受损路段抢通攻坚战全面铺开,并及时进行桥涵隐患排查,加固受损桥梁和涵洞。15日,由才秀加带领的51名突击队员、2台装载机、3辆农用车、4辆翻斗车,从囊谦向结古方向推进,就觉隆尕峡、巧格绒尕沟出现的千余方落石、塌方进行了地毯式清理,打通了通往昌都的道路。当天下着大雨,公路旁的山体在不断的余震中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公路上只容得下一台装载机清理塌方,在清理塌方的过程中,旧的塌方尚未清除,新的塌方又涌上公路,给原本就十分艰巨的抢修工作增加了难度。才秀加和抢险队员们在险象环生的处境下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抢险,连克两处大型塌方,终于在15日晚9时将该路段抢通。19日晚至20日晨,青南地区出现小到中雪天气,致使玉树公路总段管养的“一纵六横”28座重点山头路段不同程度发生积雪(冰),交通严重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受阻,给大批量救灾物资车辆的顺利运行带来了一定影响。得知灾情后,才秀加立即组织养护职工分头突击,撒铺防滑砂料,疏导交通,抓紧处置积雪积冰。共清理积雪近20万M3,撒铺防滑料317M3,砸除涎溜冰135M3,确保了通往灾区公路的安全畅通。
胡晓,男,1962年3月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院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曾获中国水科院“200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
主要事迹: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抗震专家胡晓作为水利部抗震救灾工作组第一批成员赶赴一线。他在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整理行装,于13日凌晨赶到首都机场。当日抵达四川灾区后,他立即投入紧张的抗震救灾工作,迅疾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赶往距离震中仅17公里的重要水利工程——紫坪铺水库,现场查勘大坝、溢洪道、泄洪洞等建筑物的震后工作状态,并及时就大坝的安全性、抢险工作要点等向水利部领导做了详细汇报。考虑到水库震损的严重性,胡晓同志于14日和15日马不停蹄地往返于德阳市、广元市之间,对当地震害最重的6座水库震损情况进行核查。
作为水工结构抗震专家,胡晓同志参与对震后险库提出有效的排险措施,为确保震后不发生水库大坝的溃决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5月16日,胡晓同志按照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的要求,进入德阳工作组。当时由于在绵竹市的绵远河及什邡市的石亭江分别形成了4处和6处堰塞湖,已严重威胁下游群众和抗震救灾人员的安全,因此该地区堰塞湖的处理工作成为工作组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此后灾区奋战的十几个日日夜夜里,胡晓同志冒余震、踏泥泞,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通过乘直升机到达清平乡后,实地查勘棉远河小岗剑堰塞湖的回水位,在崎岖山路步行10公里到达石亭江红松堰塞湖进行实地勘察,并通过问询从上游撤离的灾民、当地水利部门的职工、水文资料分析等手段,查清了主要的10处堰塞湖,提出了采用大型机械挖掘、爆破、自然泄洪等处置措施,降低堰塞湖可能造成的危险。
胡晓同志还参加了德阳市辖区内9座对防洪安全起重要作用的水闸的实地震害排查工作,以及绵远河汉旺镇河段堤防的震损核查工作,编写了有关报告。他与我院同在德阳组的岩土专家温彦锋利用各自专业所长密切配合,被工作组誉为除险救灾的“黄金搭档”。德阳组组长建设管理司司长孙继昌多次致电我院,表达对胡晓同志工作的肯定和赞许。
群众不挨饿,他们才能不心痛!
为了全面保通震区道路,保证车辆的顺利通行,王毅根据省交通厅防洪减灾所研究室主任先进事迹材料杨伯让厅长提出的要求,带领项目办工作人员,克服连续奋战的疲劳,和兄弟单位一起巡查和监测周边重点路段、损毁严重的六座桥梁和禅古2号桥头引道右侧的山体侧坡等任务。
4月16日,已经是地震第三天了,王毅同志已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突然感觉自己的腿很沉——原来是地震那一刻,砖块砸伤了膝盖。三天来他只忙着搜救被埋的同事,忙着指挥抢路保通,根本没有顾及自己的腿伤。
连日来,劳累和寒冷,使他的腿发炎肿胀,已经无法行动了。
王毅在项目办驻地挂上了点滴……
灾难面前,生命竟然如此坚强!
营救战友
地震发生时,项目办技术人员王俊发同志和4位监理同在这座楼内。突如其来的地震使他们来不及逃生,顷刻之间,就被倒塌的楼房重重地压在了下面。
“小王!”
“你们在那里?”
面对眼前的一堆瓦砾和大块断裂的水泥预制块,任凭王毅和同事们怎样呼喊,他们却怎么也没有回应!
此时,大家的呼喊显得是如此的无力!
灾难面前,生命竟然如此脆弱!
我朝夕相伴的战友啊……
救人,救人,赶快救人!
经过9个小时的搜救,5位同志的遗体终于被找到,他们却抗震救灾个人事迹材料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奋力抢通
里氏7.1级地震,释放出强大的能量,无情地撕裂了美丽的玉树大地,结古镇千疮百孔,同胞遭受灾难,原本已经基本完工的国道214线结古至巴塘机路面被蹂躏的面目全非。滑落的山石阻断了生命线。
抗灾保通,我们义不容辞!
生死相依共御天灾,大灾面前,彰显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
灾情发生后,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紧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并对做好抗震救灾期间学院维稳及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与此同时,迅速组织人员同正在灾区实习的12名学生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伤亡情况,对全院玉树籍师生家庭受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掌握情况。得知学院12名正在灾区实习的学生1死1伤,在校玉树籍师生家中受灾严重,部分师生情绪激动的情况后,院党委立即成立由部门领导和辅导员组成的慰问小组,深入班级和宿舍,逐一对受灾师生开展安抚慰问工作。院党委同时还研究制定了《受灾师生救灾慰问金发放实施办法》,对受灾师生实施援助。依据办法,第一笔慰问金26500元在地震发生第二天,发放到受灾汶川地震英雄同志事迹材料较严重的53名师生手中。
慰问小组带着院党委对受灾师生的关怀,迅速展开了面对面,一帮一的援助活动。在做好安抚慰问的同时,针对部分受灾师生情绪激动,要求自行前住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情况,慰问小组及时向他们宣传党和国家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投入,全力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感人场景,组织收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指挥抗震救灾的生动报道,第一时间向他们通报抗震救灾进展情况,认真做好教育疏导和情绪稳定工作。
“乡亲们的灾难就是大家的灾难,乡亲们的痛苦就是大家的痛苦,乡亲们失去的亲人也是大家的亲人。我们共同对他们表示哀悼。当前,第一位的工作是救人,我们已经派出了大批救援队伍,还在陆续增派,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分努力,决不放弃。”总理饱含深情的话语,使师生们深受鼓舞。慰问小组抓住时机教育引导受灾师生要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理性开展抗震救灾,切不可感情用事、盲目行动,更不能自行前往地震灾区,要自觉遵守学院纪律,自觉维护学院稳定,把对亲人的哀思,化作努力工作和学习成才的动力。教育他们在危难时刻要看到,党同灾区人民在一起,全国人民同灾区人民在一起,院党委和全院师生也同受灾同学在一起,我们一定能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也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受灾师生感受到院党委的亲切关怀,看到党同灾区人民的鱼水深情,纷纷表示服从学院管理,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抗震救灾。
同根连枝共历风雨,大灾面前,彰显民族大团结的坚强力量。
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把青海抗震救灾典型事迹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6个民族5603名师生的心,同灾区各族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80岁高龄的离退休党员吴俊同志,是一位穆斯林同胞,地震发生后,他眼睛不好、腿脚也不灵便,在家人的陪同下,到辖区虎台办事处参加捐款活动,并动员自家周边的穆斯林同胞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交通土木工程系尼玛才仁等4位学生,在学院的统一安排下,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志愿者,在中国红十字会救灾物资发放点协助发放物资,随后又积极加入寻找水源的工作。与此同时,学院还有40多名不同民族的师生,在省城各医院开展看护伤员、藏语翻译、伤者统计等志愿活动。2名学生在西宁长途汽车站开展藏语翻译志愿服务。17名师生在生物园区电信仓库做转运救灾物资志愿行动。一名青年教师自愿参加省教育厅心理康复培训,准备随时赶赴灾区为灾区群众开展心理救助。
学生干部预备党员宋有志等40多名学生党团员,向党组织和团委递交志愿救灾申请,表示做为一名学生党团员和当代大学生,在玉树同胞遭受重大灾难时,愿竭尽全力为灾区做点贡献,请求奔赴一线参加抗震救灾。目前,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有160名不同民族的师生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参加志愿者行动,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坚强力量。
与死神抗争,打响保通攻坚战
随着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陆续抵达玉树灾区,G214线作为抗震救灾物资运输的生命线,所承担的保障畅通使命显得更为重要。按照中央和省委主要领导在玉树指导抗震救灾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玉树总段按照“保重、保主、保通”的原则,对G214线、S308线和S309线三条道路受损路段抢通攻坚战全面铺开,并及时进行桥涵隐患排查,加固受损桥梁和涵洞。15日,由才秀加带领的51名突击队员、2台装载机、3辆农用车、4辆翻斗车,从囊谦向结古方向推进,就觉隆尕峡、巧格绒尕沟出现的千余方落石、塌方进行了地毯式清理,打通了通往昌都的道路。当天下着大雨,公路旁的山体在不断的余震中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公路上只容得下一台装载机清理塌方,在清理塌方的过程中,旧的塌方尚未清除,新的塌方又涌上公路,给原本就十分艰巨的抢修工作增加了难度。才秀加和抢险队员们在险象环生的处境下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抢险,连克两处大型塌方,终于在15日晚9时将该路段抢通。19日晚至20日晨,青南地区出现小到中雪天气,致使玉树公路总段管养的“一纵六横”28座重点山头路段不同程度发生积雪(冰),交通严重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受阻,给大批量救灾物资车辆的顺利运行带来了一定影响。得知灾情后,才秀加立即组织养护职工分头突击,撒铺防滑砂料,疏导交通,抓紧处置积雪积冰。共清理积雪近20万M3,撒铺防滑料317M3,砸除涎溜冰135M3,确保了通往灾区公路的安全畅通。
上一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下一篇: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推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