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减灾所研究室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防洪减灾所研究室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黄金池,男,1956年7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院防洪减灾所应急管理研究室主任。曾获国家重点抗震救灾个人事迹材料科技攻关项目个人突出贡献奖1项,大禹水利科技三等奖1项,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电力部应用成果三等奖1项,水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水科院理论成果一等奖1项,水科院应用成果一等奖1项,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环保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主要事迹:“汶川”地震造成四川许多水利工程不同程度受到损坏,并形成34个堰塞湖及大量滑坡、泥石流,时值汛期临近,余震频发,险情四伏,形势严峻。黄金池同志长期从事溃坝洪水、汛限水位、洪水风险图编制、水库调度管理、河流工程泥沙等领域和方向的分析和研究。震后,黄金池同志立即投入了抗震救灾的技术支持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昼夜奋战,为水利抗震救灾决策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5月12日,在地震发生当天,我院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工作组,黄金池参加了院应急工作组的技术支撑工作。5月14日,科技部汶川地震英雄同志事迹材料成立了抗震救灾专家组,黄金池参加了该次生灾害预防分组。作为两个工作组的重要专家,震后的每一天,黄金池辛勤奔走于水科院及专家组的临时办公地之间,会同科技部、气象局、测绘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一起,收集与整理灾区遥感资料,共同判读灾区震前震后的遥感图像。黄金池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从细微处着眼,于宏观上分析把握,力争为水利部门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科技支撑。
肩负着水科院应急工作组中第三值班组负责人的重任,黄金池深感肩头责任重大,他不辞辛劳、连续作战、忘我投入,全程参加了应急工作组的动态监控、险情发生和发展态势分析、工程抢险应急方案研究以及唐家山等堰塞湖溃坝方案计算等工作。
应四川省农田水利局要求,黄金池组织人员,在短期内将四川省内数百座不同程度的震损水库落实到图上,按照抗震救灾典型事迹不同震损级别,不同行政区划迅速编制成图,提交四川省农田水利局供开展震损水库的快速治理工作。他敏锐地认识到,震损水库的管理在灾后重建中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于是详细规划了“四川省震损水库评估管理系统”,并与开发设计人员交流,指导该系统的建设。同时,黄金池还非常关心灾区灾后重建中震损水库的快速修复工作,安排人员收集与整理震损水库资料,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对策和措施。
6月10日,唐家山堰塞湖泄水增大。作为水科院专家小组成员,黄金池立即赶赴四川灾区,直奔绵阳及北川,为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提供技术支撑。当天,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今天电贺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指挥部,对成功处理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消除了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一个特大威胁表示慰问。
保通就是使命
日月收费站所在的湟倒一级公路是通往玉树灾区的主通道。高路入云,地势险要,有“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常年风沙大,气温底,自然环境恶劣。日交通量达一万多辆。灾情发生后,六条收费车道开辟两条绿色通道为抗震救灾专用通道,占全部通行车道的34%,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在保证抗震救灾“生命线”畅通的情况下,用66%的收费车道让90%的正常车辆通行,交通压力剧增。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巨大的交通压力,文明服务和收费环境尤为重要。“青年突击队”在保通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随时对收费广场、收费车道卫生进行清扫,为确保畅通,“青年突击队”将收费车辆从50米外疏导成整齐的两路,把近三分之二的路留给救灾车辆通行,他们每隔四五米就站一个人员解释疏导,即使面对部分司机的故意刁难、辱骂,也坚守岗位,礼仪疏导。一天工作下来,大家都累得腰酸背痛,可面对灾情,面对24小时全天候保通使命,大家没有牢骚,没有抱怨英雄部队先进事迹材料。稍做休息后,又继续上岛,收费、分流、疏导、倒开水、递面包……紧张有序的开展着每一项工作。就连怀孕近5个月的共青团员胡彩花,站在“团员服务岗”前给救灾物资运输司机发放食品,一天下来,累得她面色蜡黄,呕吐不止。当大家劝她休息时,她笑着说:“没事,孕期反应,我们班人手少。”而后继续站在了团员服务岗前。因为她明白,此时此刻,多一个人,就会对一份力量。是什么让这些80后的年轻人如此敬业爱岗?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将一颗颗年轻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团结一心可以战胜任何困难。
灾情面前,大爱无疆,热情的服务温暖了司机的心。一位风尘仆仆的司机将一大箱月饼送给收费人员说:“你们也很辛苦,放下尝尝吧”;一位骑摩托车的司机放下10元钱说:“麻烦你们捐给玉树,我没地方捐”,之后迅速骑车离去,他们没有一个人留下姓名,甚至我们没有看清他们的车号,日月收费站所有工作人员的心为之温暖: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回报、信任。之后,我们将这10元钱通过市民政局等单位举行的玉树震灾捐赠仪式捐给了灾区,将月饼通过团员服务岗一块一块发放给了日夜兼程的救灾车辆司机。
心系灾区高速路上暖人心
当搭载着来自全国各地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车辆首尾相接,急速向西,闪烁的车灯划破寒冷的黑夜时,日月收费站值守在保通一线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心里都很着急,考虑到不少外地驾驶员对前往玉树的路线不熟,延误救援时间,青年突击队员们连夜手工绘制了从西宁通往玉树的黄金交通线路图,背面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用文字注明可以通往玉树灾区的东线、南线、北线三个方向的路线及公路等级、路况信息,还写上途经危险地段减速慢行、青海高速公路收费站为你24小时免费提供饮用水及食品等温馨提示语,给星夜兼程的救援人员一份温暖,一份力量,确保救援队伍平安快速抵达灾区。截止到4月22日,共计发放地图93张。
四月的青藏高原,天气乍暖还寒。19日晚,日月山境内普降雨雪。20日凌晨3时,下行线方向车辆剧增,大部分都是重型货运车辆。日月山境内遇恶劣天气行驶车辆常有刹车失灵现象,为保障“生命通道”安全畅通,“青年突击队”不顾雨雪站在岛头分流疏导,让部分车辆从出口三道通行,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历时1个多小时,共计放行救灾车辆93辆。20日晚,又是整整一夜的雨夹雪,“青年突击队”发扬“在岗一分钟,奉献60秒”的精神,向救灾运输车辆继续发放食品,并随时清扫“生命通道”的积雪。雪不停地下,他们不停地扫,还拿抹布随时擦去岛头标志牌积雪。因天气特冷,他们烧了熬茶,供给抗震救灾车辆司机,既暖身,又可解困。周到的服务,表达了青海高速人心系灾区的真情。
力排众难 连续作战竞风流
四月的青藏高原,本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然而对玉树来说,2010年的4月是寒冷的、悲壮的。14日7时49分,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刻骨铭心的时刻,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刹那之间山崩地裂,尘土弥漫,房屋倒塌,交通中断,通讯中断,同胞遇难,灾区告急。通往玉树的“生命线”214国道、省道308线、309线,受地震波及造成山体滑坡、塌方、落石、路面断裂公路严重受阻。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灾害,玉树总段广大团员青年快速反应,组织起一支抗震救灾抢险保通青年突击队,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抢险保通的战斗中去。在长达近100公里的“长蛇阵”上拉开了清塌方、除路障、搬石块的抢险保通序幕,特别是对造成交通中断、塌方严重的东线﹙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K784+800—K785+100、 K798+100—+260、K803+050—+150、K804+600—+850、K809+300等50余处;南线﹙西杭至巴塘机场﹚K815+700—+850、K816+900—K817+080、 K822+200—+400、 K826—K827等30余处大面积塌方、落石进行了全力以赴的清理,共清理塌方40000M3。青年突击队员们冒着余震频发、塌方、滑坡、落石不断的危险,克服机械设备不足、油料缺乏、食品短缺、高寒缺氧、人员连续疲劳作战等种种困难,连夜进行抢险保通,为抗震救灾第一批救援物资运送灾区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