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抗震救灾事迹
事迹材料分享
部队抗震救灾事迹
部队抗震救灾事迹(一)
**公安消防支队即“**119”是全国最早开展抢险救援、为民解困的消防部队之一,他们视群众为父母,危难关头总是冲锋在前,火中救人,水中抢险,经历了无数次危难中的考验,是**群众心中的“城市英雄”。
在汶川特大地震面前,**市公安消防支队迅速反应、英勇奋战、科学施救,成为重灾区都江堰市第一支成建制到达现场并展开救援的部队,成为在最危险前线攻坚的主力部队,成为救出幸存者最多、救出被埋者最多的部队。参战官兵激战九昼夜,成功疏散转移受灾群众13252人,营救高楼围困和被埋压人员2766人,其中生还者945名。在危难关头再次经受了党和人民的考验。
突如其来的灾难,瞬间造成**全市通讯中断,**消防临危不乱。抗震救灾先进事迹不到一分钟,支队长***通过支队仍可使用的指挥系统宣布启动**消防支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命令全体官兵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做好抗震救灾的一切准备。
不到3分钟,***即赶往**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途中通过各大、中队反映的情况,迅速判定都江堰和彭州是**两个重灾区。5分钟后,支队政委、现场总指挥***立即调出9个小组、70余台车、700余名消防官兵,支队三分之二的警力不到一个半小时,全部到达80公里以外的上述地区,投入了施救。
第一时间赶到都江堰,支队立即派出100余名官兵展开全城大营救,疏散被困在屋内的群众和倒塌房屋废墟浅层的伤员,2小时内就疏散被困群众3500余名。其余500余名官兵分成3个灾害救援小组,在垮塌最严重、埋压人员最多的都江堰市新建小学、市中医院和聚源中学垮塌废墟里展开营救。
参战官兵冒着不断发生的强烈余震,房屋随时垮塌的危险,充分发挥救援工具和经验的优势,抗震救灾事迹冒着夜间倾盆大雨,在不到10个小时的时间里,从新建小学废墟内救出被埋师生150余人,生还22人;从聚源中学救出被埋师生170余人;从中医院救出被埋者78人,生还19人。开赴彭州市的消防官兵在10个小时内将800余名被困群众疏散到安全地带。
在危难与救人面前,**消防官兵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地震把都江堰市观景路47号楼二楼压成仅有40厘米高的夹缝,已有8个月身孕的张永艳和她母亲就被埋压在这个夹缝中。要进入夹缝实施救援,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有灭顶之灾。
马路边上的围观群众都不断地劝告消防官兵不要冒险。在场官兵纷纷主动请缨,一个个头较小的战士爬进狭窄的空间实施救援,一点一点地清除障碍。35个小时后,张永艳母女成功获救,现场响起了阵阵欢呼声和掌声。
700余名官兵,九昼夜激战,无一人得到休整,基本上是全程连续作战。官兵们始终在最前线与烈日作战,与疲劳对抗,与恐惧搏斗,与死神赛跑。前三个夜晚,风雨交加,除指挥部值班调度人员外,全部人员投入现场通宵战斗,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血水。进入第三天部分救援现场已散发出异味,参战官兵没有一名退缩。
消防特勤二中队连续奋战30余小时,在都江堰中医院住院部大楼垮塌废墟中救出3名幸存者、抬出3具遇难者遗体,根据指挥部命令,又立即赶赴200公里外的绵竹市汉旺镇开展救援,16名队员已经连续102小时未休息。
都江堰市区132个垮塌现场,**公安消防支队参加了73个垮塌点的营救。前3天,是救援最紧张、任务最艰巨、时机最关键的时候,**消防官兵基本是孤军多点作战,印有“**消防”字样的橘红色成为前线动人的色调。前三天,**公安消防支队在都江堰市共救出幸存者202名,挖出遇难同胞遗体1173具,分别占都江堰相关总数的75%和60%。
在与灾难的搏斗中,**消防官兵用最大的智慧,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从垮塌的废墟和被困的高楼中营救出生还者共945人,其中仅从都江堰垮塌的废墟中救出生还者247人,占都江堰同类场所生还者营救数的90%以上。
强烈地震让都江堰太平街853招待所丁字型建筑发生严重垮塌,中间转接处楼梯呈俯冲垮塌,靠楼梯疏散的10多个人全部埋入废墟之中,但看不清他们被埋的位置,而且垮塌处摇摇欲坠,老百姓都认为根本没有营救的可能。
5月13日,**消防救援人员到场时,经过仔细勘察,认为从另一幢相对安全的楼破墙观察,有可能找准其位置。当墙破开时,微弱的声音从漆黑的废墟中传来,官兵们小心翼翼地把悬而未垮的楼梯用绳子稍作固定,里外夹击,经过10个小时与死神的搏斗,13日23时许,4名群众相继被成功营救。
5月15日,一个被埋48小时的老人成功获救了,而且只有皮外伤,这对在场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奇迹。这个老人在被埋10个小时后,救援人员发现了他,并展开施救,可通过10多个小时的努力,老人上方的巨大水泥横梁仍卡住了他的腿,动弹不得。当时最快速的救援办法是实施截肢救援,但参战的**支队官兵一直坚持不这样做,他们得知一位建筑结构专家已来到都江堰抢险救灾,便设法找到了他,经过仔细分析,抗震救灾典型事迹专家认为上方水泥柱有不垮塌的可能,官兵们用粗大的木棍将下方固定,调来起重机小心翼翼一点点挪动,将上方的水泥柱移开,老人终于完好地获救了。
九天九夜,**消防各级指挥员连续战斗在第一线。支队长***,作为全国唯一的省会城市消防女支队长,她不顾个人安危,总是及时靠前指挥,坚毅地出现在大雨和烈日交织的救援现场,亲自督促各项保障工作,为官兵鼓劲加油,长时间奋战,嗓子都哑了,但没有一刻退离火线;
政委***,在索道救人现场与官兵一道连续战斗13个小时,冒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从50米高空索道上把被困30多个小时的11个台湾同胞、2个国内游客成功营救下来。其他党委成员和机关、大队干部分组下到各个现场,靠前指挥,参与战斗。榜样作用,极大鼓舞了一线官兵,成了在特殊时刻敢于向危难挑战、敢于向极限挑战的团队最大向心力和凝聚力。
**消防支队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队伍。获得公安部“抢险救援尖兵”荣誉称号的刘汇海,带领三中队官兵九天转战七个现场,成功营救43名被埋者,生还5人;“**十大杰出青年”齐春生与队友3人徒步50多公里,翻山越岭进入汶川重灾区,为大部队进入营救提供重要第一手情报;四级士官肖和,在雨夜中,为一名失去心理支撑的小女孩,用作战服搭起避雨小帐篷,展开心与心交流,经过三个小时的赤手营救,小女孩得以生还。
参战期间,肖和浴血奋战营救出被埋压人员346人,其中生还45人。医院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消防参战官兵许多来自四川重灾区,有不少官兵亲人失踪或被埋,有的受重伤,有的家房屋垮塌。没有一人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都江堰中队副中队长张闯的表弟被埋压,他不顾亲属跪地哀求,坚决服从指挥部命令投入另一地方的救援。老家什邡遇难,他多次向支队请战,到达都江堰3小时内,和队友一道成功营救出一名生还者。
随着时间推移,**消防支队将抢险救灾的重心转为民事救助,成立了生命搜救、为民送水、抗灾消毒和财产搜救四个队,穿梭于大街小巷,出现在每一个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发挥消防部队专业优势,帮助灾区重建工作。
**消防抗震救灾的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网民在网上留言盛赞参战消防官兵,社会各界主动送来100多车次价值数百万的慰问物品和器材装备。救灾期间,**市许多出租车司机主动免费搭乘消防官兵,许多单位和个人通过电视字幕向消防官兵致敬,许多志愿者到前线指挥部,要求与消防官兵并肩战斗。在危难时刻,警民鱼水情深,共同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生命颂歌。
部队抗震救灾事迹(二)
“5.12”汶川大地震后,武警**部队奉命出动539名官兵分别从阿坝、内江两地奔赴茂县、都江堰抗震救灾。在部队党委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部官兵英勇顽强,奋勇拼搏,把灾区当战场、视群众为亲人,教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先后担负了茂县石大关乡、叠溪镇、太平乡、松坪沟乡、飞虹乡、黑虎乡、凤仪镇和都江堰市向蛾乡8个乡镇40个行政村的搜救被困群众、抢救伤员、转移群众、抢运救灾物资、抢修道路、搭建过渡房、帮助恢复生产等任务,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灾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心系灾区,争分夺秒赴茂县。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该部官兵闻讯而动,第一时间向上级党委请战,要求上一线,打头阵,深入地震中心担负抗震救灾任务。根据上级命令,该部官兵仅用2小时就从阿坝县14个执勤点抽调了460名官兵待命。在上级党委的统一指挥下,该部从阿坝县城出发,经红原、松潘,昼夜兼程摩托化行军570余公里,于13日18时00分到达茂县太平乡。因余震不断、山体塌方、道路中断,部队无法向前摩托化机动,该部官兵想灾区人民之所想、急灾区人民之所急,立即徒步向茂县奔袭,翻高山、涉溪流、躲飞石、过险滩,广大官兵团结一致,奋勇拼搏,顺利通过20余处塌方路段,徒步行军18小时,行程80余公里,于14日21时安全到达茂县坪头村。抗震救灾党员先进事迹该部留守处79名官兵12日22时从内江出发,经6小时摩托化机动,行程240公里,于13日4时赶到都江堰市向蛾乡,为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开进途中,广大官兵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一边快速开进,一边组织救治伤员、疏散游客、解救被困群众,该部官兵先后从被埋的客车中抢救出重伤人员8人,挖掘并掩埋尸体7具,紧急运送伤员35人,随队军医抢救重伤员2人,医治轻伤员12人,手术3人,护送6批共720余名游客出险境。特别是在茂县两河口乡,由于山体塌方,道路中断,320名游客被困山上,为确保游客安全,该部采取混合编组、小群多路、联动互助的护送方法,将游客5至7名编为一组,每组3名官兵,分别担任组长、观察员和收容员。通过危险地段时,观察员实施观察报告,组长带头通过,收容员负责背扶行动不便的游客或携带行李,经过近3小时的努力,交通局抗洪救灾优秀事迹材料成功将游客护送到开往黑水县的救援车。
情注人民,生死度外抗震灾。根据上级指示和抗震救灾的需要,该部官兵于5月15日开始奔赴茂县石大关乡、叠溪镇、太平乡、松坪沟乡、飞虹乡、黑虎乡、凤仪镇和都江堰市向蛾乡8个乡镇40个行政村担负搜救群众、抢救伤员、抢运物资等任务。广大官兵把时间当生命,把灾区当战场,不顾行军疲劳,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用手刨、用肩扛,先后解救被困群众224人,挖掘尸体13具,掩埋尸体24具,抢运被埋粮食5万余斤,抢救被埋牲畜13头,挖掘现金4.8万元、存折6本共计20余万元,拆除危房419间,搬运物资95吨,搭设简易帐蓬433顶,搭建过渡房2140平方米,安置群众121户共448人。特别是在解救茂县宗渠沟被困的30名修建电厂工人行动中,该部7连50名官兵冒着山体塌方、岩石飞溅的危险,勇敢闯过被当地群众视为死亡之谷的4条险要沟谷,在返回途中突遇山体塌方,该部7连副连长张永昆为使一名工人成功避险,民政局抗旱救灾优秀事迹材料自己右腿被石头砸伤,该同志强忍巨痛,组织指挥部队成功将被困50多个小时的30名工人救出。在进村入户中,为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打通补给线,广大官兵顶烈日、斗疲劳、战风雨,全力以赴投入到拆除危房、排除险情、抢修道路、搭建过渡房工作中。成功爆破危岩93处,清理危险路段139处,搬运土石3200余立方米,清除砂石30余吨,维护发电输水管道225米,疏通乡村道路41.5公里,修筑水沟7公里,搭建过渡房1190平方米,安置群众172户共583人,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
爱洒羌寨,丹心一片献人民。在灾难面前,该部官兵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当亲人、把爱心献人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在茂县黑虎乡三村,该部官兵为失去5位亲人的白秀珍老人搭建简易住房,从废墟中将老人被埋的粮食、生活用品刨出来,用自带的油布为老人搭建简易住房,为老人送去大米、食用油和被子,并自发为老人捐款1200元。为飞虹乡、黑虎乡、叠溪镇6户孤寡老人捐款3818.4元,向飞虹乡、黑虎乡政府捐款1万元,某地区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为灾区群众抢种抢收庄稼294亩,搭建过度房423间。为做好灾后卫生防疫防病工作,该部与国家疾控中心驻乡工作组、乡卫生院协同配合,成立4个医疗小组,上门巡诊843户,医治群众1644人,救治重伤员3人,挽救重病患者1人。驻村医疗小分队携带消毒液和喷雾器,先后对40个村庄的饮用水源、粮食物资储存地、厨房、厕所等传染源,共19.9万平方米区域进行消毒,有效防止了疫情发生。5月27日,驻茂县飞虹乡官兵冒着山体塌方的危险,经过41分钟紧急救援,及时将三龙乡卡窝村一中毒男子送至17公里外的县医院进行抢救,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成功挽回了患者生命。在抗震救灾期间,该部有87名官兵家庭受灾,11名官兵亲人遇难,广大官兵舍小家为国家,赤胆忠心为人民,一直默默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省市多家媒体对该部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该部一连党支部被四川省委表彰为“基层先进党支部”,该部被报请武警部队记集体二等功。
以上就是部队的先进事迹。
部队抗震救灾事迹(一)
**公安消防支队即“**119”是全国最早开展抢险救援、为民解困的消防部队之一,他们视群众为父母,危难关头总是冲锋在前,火中救人,水中抢险,经历了无数次危难中的考验,是**群众心中的“城市英雄”。
在汶川特大地震面前,**市公安消防支队迅速反应、英勇奋战、科学施救,成为重灾区都江堰市第一支成建制到达现场并展开救援的部队,成为在最危险前线攻坚的主力部队,成为救出幸存者最多、救出被埋者最多的部队。参战官兵激战九昼夜,成功疏散转移受灾群众13252人,营救高楼围困和被埋压人员2766人,其中生还者945名。在危难关头再次经受了党和人民的考验。
突如其来的灾难,瞬间造成**全市通讯中断,**消防临危不乱。抗震救灾先进事迹不到一分钟,支队长***通过支队仍可使用的指挥系统宣布启动**消防支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命令全体官兵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做好抗震救灾的一切准备。
不到3分钟,***即赶往**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途中通过各大、中队反映的情况,迅速判定都江堰和彭州是**两个重灾区。5分钟后,支队政委、现场总指挥***立即调出9个小组、70余台车、700余名消防官兵,支队三分之二的警力不到一个半小时,全部到达80公里以外的上述地区,投入了施救。
第一时间赶到都江堰,支队立即派出100余名官兵展开全城大营救,疏散被困在屋内的群众和倒塌房屋废墟浅层的伤员,2小时内就疏散被困群众3500余名。其余500余名官兵分成3个灾害救援小组,在垮塌最严重、埋压人员最多的都江堰市新建小学、市中医院和聚源中学垮塌废墟里展开营救。
参战官兵冒着不断发生的强烈余震,房屋随时垮塌的危险,充分发挥救援工具和经验的优势,抗震救灾事迹冒着夜间倾盆大雨,在不到10个小时的时间里,从新建小学废墟内救出被埋师生150余人,生还22人;从聚源中学救出被埋师生170余人;从中医院救出被埋者78人,生还19人。开赴彭州市的消防官兵在10个小时内将800余名被困群众疏散到安全地带。
在危难与救人面前,**消防官兵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地震把都江堰市观景路47号楼二楼压成仅有40厘米高的夹缝,已有8个月身孕的张永艳和她母亲就被埋压在这个夹缝中。要进入夹缝实施救援,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有灭顶之灾。
马路边上的围观群众都不断地劝告消防官兵不要冒险。在场官兵纷纷主动请缨,一个个头较小的战士爬进狭窄的空间实施救援,一点一点地清除障碍。35个小时后,张永艳母女成功获救,现场响起了阵阵欢呼声和掌声。
700余名官兵,九昼夜激战,无一人得到休整,基本上是全程连续作战。官兵们始终在最前线与烈日作战,与疲劳对抗,与恐惧搏斗,与死神赛跑。前三个夜晚,风雨交加,除指挥部值班调度人员外,全部人员投入现场通宵战斗,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血水。进入第三天部分救援现场已散发出异味,参战官兵没有一名退缩。
消防特勤二中队连续奋战30余小时,在都江堰中医院住院部大楼垮塌废墟中救出3名幸存者、抬出3具遇难者遗体,根据指挥部命令,又立即赶赴200公里外的绵竹市汉旺镇开展救援,16名队员已经连续102小时未休息。
都江堰市区132个垮塌现场,**公安消防支队参加了73个垮塌点的营救。前3天,是救援最紧张、任务最艰巨、时机最关键的时候,**消防官兵基本是孤军多点作战,印有“**消防”字样的橘红色成为前线动人的色调。前三天,**公安消防支队在都江堰市共救出幸存者202名,挖出遇难同胞遗体1173具,分别占都江堰相关总数的75%和60%。
在与灾难的搏斗中,**消防官兵用最大的智慧,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从垮塌的废墟和被困的高楼中营救出生还者共945人,其中仅从都江堰垮塌的废墟中救出生还者247人,占都江堰同类场所生还者营救数的90%以上。
强烈地震让都江堰太平街853招待所丁字型建筑发生严重垮塌,中间转接处楼梯呈俯冲垮塌,靠楼梯疏散的10多个人全部埋入废墟之中,但看不清他们被埋的位置,而且垮塌处摇摇欲坠,老百姓都认为根本没有营救的可能。
5月13日,**消防救援人员到场时,经过仔细勘察,认为从另一幢相对安全的楼破墙观察,有可能找准其位置。当墙破开时,微弱的声音从漆黑的废墟中传来,官兵们小心翼翼地把悬而未垮的楼梯用绳子稍作固定,里外夹击,经过10个小时与死神的搏斗,13日23时许,4名群众相继被成功营救。
5月15日,一个被埋48小时的老人成功获救了,而且只有皮外伤,这对在场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奇迹。这个老人在被埋10个小时后,救援人员发现了他,并展开施救,可通过10多个小时的努力,老人上方的巨大水泥横梁仍卡住了他的腿,动弹不得。当时最快速的救援办法是实施截肢救援,但参战的**支队官兵一直坚持不这样做,他们得知一位建筑结构专家已来到都江堰抢险救灾,便设法找到了他,经过仔细分析,抗震救灾典型事迹专家认为上方水泥柱有不垮塌的可能,官兵们用粗大的木棍将下方固定,调来起重机小心翼翼一点点挪动,将上方的水泥柱移开,老人终于完好地获救了。
九天九夜,**消防各级指挥员连续战斗在第一线。支队长***,作为全国唯一的省会城市消防女支队长,她不顾个人安危,总是及时靠前指挥,坚毅地出现在大雨和烈日交织的救援现场,亲自督促各项保障工作,为官兵鼓劲加油,长时间奋战,嗓子都哑了,但没有一刻退离火线;
政委***,在索道救人现场与官兵一道连续战斗13个小时,冒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从50米高空索道上把被困30多个小时的11个台湾同胞、2个国内游客成功营救下来。其他党委成员和机关、大队干部分组下到各个现场,靠前指挥,参与战斗。榜样作用,极大鼓舞了一线官兵,成了在特殊时刻敢于向危难挑战、敢于向极限挑战的团队最大向心力和凝聚力。
**消防支队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队伍。获得公安部“抢险救援尖兵”荣誉称号的刘汇海,带领三中队官兵九天转战七个现场,成功营救43名被埋者,生还5人;“**十大杰出青年”齐春生与队友3人徒步50多公里,翻山越岭进入汶川重灾区,为大部队进入营救提供重要第一手情报;四级士官肖和,在雨夜中,为一名失去心理支撑的小女孩,用作战服搭起避雨小帐篷,展开心与心交流,经过三个小时的赤手营救,小女孩得以生还。
参战期间,肖和浴血奋战营救出被埋压人员346人,其中生还45人。医院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消防参战官兵许多来自四川重灾区,有不少官兵亲人失踪或被埋,有的受重伤,有的家房屋垮塌。没有一人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都江堰中队副中队长张闯的表弟被埋压,他不顾亲属跪地哀求,坚决服从指挥部命令投入另一地方的救援。老家什邡遇难,他多次向支队请战,到达都江堰3小时内,和队友一道成功营救出一名生还者。
随着时间推移,**消防支队将抢险救灾的重心转为民事救助,成立了生命搜救、为民送水、抗灾消毒和财产搜救四个队,穿梭于大街小巷,出现在每一个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发挥消防部队专业优势,帮助灾区重建工作。
**消防抗震救灾的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网民在网上留言盛赞参战消防官兵,社会各界主动送来100多车次价值数百万的慰问物品和器材装备。救灾期间,**市许多出租车司机主动免费搭乘消防官兵,许多单位和个人通过电视字幕向消防官兵致敬,许多志愿者到前线指挥部,要求与消防官兵并肩战斗。在危难时刻,警民鱼水情深,共同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生命颂歌。
部队抗震救灾事迹(二)
“5.12”汶川大地震后,武警**部队奉命出动539名官兵分别从阿坝、内江两地奔赴茂县、都江堰抗震救灾。在部队党委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部官兵英勇顽强,奋勇拼搏,把灾区当战场、视群众为亲人,教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先后担负了茂县石大关乡、叠溪镇、太平乡、松坪沟乡、飞虹乡、黑虎乡、凤仪镇和都江堰市向蛾乡8个乡镇40个行政村的搜救被困群众、抢救伤员、转移群众、抢运救灾物资、抢修道路、搭建过渡房、帮助恢复生产等任务,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灾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心系灾区,争分夺秒赴茂县。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该部官兵闻讯而动,第一时间向上级党委请战,要求上一线,打头阵,深入地震中心担负抗震救灾任务。根据上级命令,该部官兵仅用2小时就从阿坝县14个执勤点抽调了460名官兵待命。在上级党委的统一指挥下,该部从阿坝县城出发,经红原、松潘,昼夜兼程摩托化行军570余公里,于13日18时00分到达茂县太平乡。因余震不断、山体塌方、道路中断,部队无法向前摩托化机动,该部官兵想灾区人民之所想、急灾区人民之所急,立即徒步向茂县奔袭,翻高山、涉溪流、躲飞石、过险滩,广大官兵团结一致,奋勇拼搏,顺利通过20余处塌方路段,徒步行军18小时,行程80余公里,于14日21时安全到达茂县坪头村。抗震救灾党员先进事迹该部留守处79名官兵12日22时从内江出发,经6小时摩托化机动,行程240公里,于13日4时赶到都江堰市向蛾乡,为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开进途中,广大官兵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一边快速开进,一边组织救治伤员、疏散游客、解救被困群众,该部官兵先后从被埋的客车中抢救出重伤人员8人,挖掘并掩埋尸体7具,紧急运送伤员35人,随队军医抢救重伤员2人,医治轻伤员12人,手术3人,护送6批共720余名游客出险境。特别是在茂县两河口乡,由于山体塌方,道路中断,320名游客被困山上,为确保游客安全,该部采取混合编组、小群多路、联动互助的护送方法,将游客5至7名编为一组,每组3名官兵,分别担任组长、观察员和收容员。通过危险地段时,观察员实施观察报告,组长带头通过,收容员负责背扶行动不便的游客或携带行李,经过近3小时的努力,交通局抗洪救灾优秀事迹材料成功将游客护送到开往黑水县的救援车。
情注人民,生死度外抗震灾。根据上级指示和抗震救灾的需要,该部官兵于5月15日开始奔赴茂县石大关乡、叠溪镇、太平乡、松坪沟乡、飞虹乡、黑虎乡、凤仪镇和都江堰市向蛾乡8个乡镇40个行政村担负搜救群众、抢救伤员、抢运物资等任务。广大官兵把时间当生命,把灾区当战场,不顾行军疲劳,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用手刨、用肩扛,先后解救被困群众224人,挖掘尸体13具,掩埋尸体24具,抢运被埋粮食5万余斤,抢救被埋牲畜13头,挖掘现金4.8万元、存折6本共计20余万元,拆除危房419间,搬运物资95吨,搭设简易帐蓬433顶,搭建过渡房2140平方米,安置群众121户共448人。特别是在解救茂县宗渠沟被困的30名修建电厂工人行动中,该部7连50名官兵冒着山体塌方、岩石飞溅的危险,勇敢闯过被当地群众视为死亡之谷的4条险要沟谷,在返回途中突遇山体塌方,该部7连副连长张永昆为使一名工人成功避险,民政局抗旱救灾优秀事迹材料自己右腿被石头砸伤,该同志强忍巨痛,组织指挥部队成功将被困50多个小时的30名工人救出。在进村入户中,为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打通补给线,广大官兵顶烈日、斗疲劳、战风雨,全力以赴投入到拆除危房、排除险情、抢修道路、搭建过渡房工作中。成功爆破危岩93处,清理危险路段139处,搬运土石3200余立方米,清除砂石30余吨,维护发电输水管道225米,疏通乡村道路41.5公里,修筑水沟7公里,搭建过渡房1190平方米,安置群众172户共583人,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
爱洒羌寨,丹心一片献人民。在灾难面前,该部官兵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当亲人、把爱心献人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在茂县黑虎乡三村,该部官兵为失去5位亲人的白秀珍老人搭建简易住房,从废墟中将老人被埋的粮食、生活用品刨出来,用自带的油布为老人搭建简易住房,为老人送去大米、食用油和被子,并自发为老人捐款1200元。为飞虹乡、黑虎乡、叠溪镇6户孤寡老人捐款3818.4元,向飞虹乡、黑虎乡政府捐款1万元,某地区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为灾区群众抢种抢收庄稼294亩,搭建过度房423间。为做好灾后卫生防疫防病工作,该部与国家疾控中心驻乡工作组、乡卫生院协同配合,成立4个医疗小组,上门巡诊843户,医治群众1644人,救治重伤员3人,挽救重病患者1人。驻村医疗小分队携带消毒液和喷雾器,先后对40个村庄的饮用水源、粮食物资储存地、厨房、厕所等传染源,共19.9万平方米区域进行消毒,有效防止了疫情发生。5月27日,驻茂县飞虹乡官兵冒着山体塌方的危险,经过41分钟紧急救援,及时将三龙乡卡窝村一中毒男子送至17公里外的县医院进行抢救,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成功挽回了患者生命。在抗震救灾期间,该部有87名官兵家庭受灾,11名官兵亲人遇难,广大官兵舍小家为国家,赤胆忠心为人民,一直默默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省市多家媒体对该部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该部一连党支部被四川省委表彰为“基层先进党支部”,该部被报请武警部队记集体二等功。
以上就是部队的先进事迹。
上一篇:抗震救灾党员先进事迹
下一篇: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