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推荐材料
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推荐材料
以生命的名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0级地震。
灾情就是命令,为确保震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抗冰救灾模范先进事迹材料,重建美好家园,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充分发扬抗击“非典”的精神,众志成城,以己之力,为抗震救灾铺筑坚实路基。
紧急动员构筑爱心屏障
5月13日上午9:00,医院党委、工会、团委通过内网,向全院职工发出赈灾捐款倡议,广大职工积极响应,截止19日上午8:00,累计金额100630元。
5月14日,医院响应上级号召,克服医院人员精缺的困难,抽调骨科叶如卿、汤华林两名医生奔赴地震灾区,参与救援工作。5月26日,手术室护士郑威随宁波市重建家园建筑队奔赴四川广元灾区。5月31日,普外科医生岑律军随宁波特警支队奔赴四川广元灾区。6月26日上午,蒋伟春医生和吕波护士作为宁波首批卫生重建队队员开赴四川,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对口援建工作,医院为队员们配备了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产钳、产包等医疗物资。
5月26日,各党支部纷纷发起特殊党费交纳活动,截止28日上午8时,共有275名党员自愿交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总金额达到67730元。
6月1日儿童节,我院儿科中心联合上海新华医院的儿科专家共同党支部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开展赈灾义诊,并一直持续到6月12日。活动期间所有门诊诊疗费、挂号费及募捐所得,全部通过宁波市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积极备战构筑组织和物资屏障
5月21日下午,市卫生局要求做好收治震区伤员准备工作。院领导紧急协商,成立了以史波宁院长为组长的救治工作领导小组,陈碧远书记及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各行政部门连夜研究部署,制定出各项具体工作安排。
5月22日上午,医院向全院职工发出《全员动员齐心协力全力救治入住我院震区伤员》的倡议书,不到4小时,就有近200人报名成为志愿者;医院整体工作由救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医疗护理工作由专业专家小组负责,各行政部门做好本职及协助工作,临床单元“无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救治安排;护理部成立志愿者救护队,除了病假、产假人员外,几乎所有护士都请愿参与。
为方便运送伤员车辆行驶通畅,医院开辟出专用通道;膳食科由专业人员负责旅游局抗雪救灾先进事迹川菜供应;总务科连夜调集病床,伤员的衣物、脸盆等基本生活用具全部到位,护工也由四川籍人员担任。来自天一职业技术学院的12名志愿者于当天下午到达医院,各就各位。5月28日晚上8点左右,第二批12名汶川地震伤员安全到达医院。考虑到伤员刚到陌生环境,护理部除了对相关人员进行技能及心理培训,还特别调集各病区的护理骨干负责伤员的护理工作,在爱心病房的医护人员们,为了时刻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在奋力工作的同时,努力学说四川话。
精心医治构筑生命屏障
从5月26日到8月1日,医院共接收震区伤病员18名.第二批伤员由于年龄大、伤情重,28日入院当晚就有3名伤员直接送进重症监护室接受严密监测治疗。医院在着重治疗伤员慢性疾病同时,加强营养、换药,做好患肢牵引固定及全身功能锻炼,根据基础疾病控制情况,择期为伤员做内固定、植抗震救灾先进事迹皮等手术。护理人员每1到2小时就为重伤员翻身、扣背一次,防止发生肺部及皮肤再次感染。
6月21日下午,7位伤员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成为宁波市首批出院的灾区伤员。宁波大学副书记刘剑虹、宁波市卫生局副局长张乐鸣、市卫生局医政与中医处高巍处长及院领导等专程到火车站为伤员送行。7月1日,又一批7名伤员在院领导及医护人员陪同下,分别乘坐救护车和大巴前往火车站。为了照顾伤员们出院回家后的生活,医院特地给他们准备了食物、衣物等生活必需品,还在给每个人的联系卡上,注明医院领导、四川省民政厅和医疗救援组等有关部门电话,方便日后联系。考虑到伤员归途中的安全需要,医院还派遣医护人随车护送伤员及家属前往成都。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全院职工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无论是赴川参与救援,还是收治震区伤员,都充分发扬了大局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坚定的发扬了“精业奉献,务实创新”的医院精神。
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宁大附院的医务人员。
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
王力,男,1971年3月出生,工程师。泥沙研究所工程师。2003年获院科技进步奖两项;2004年获得世界银行提供的工程奖学金;2007年,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主要事迹:“5.12”特大地震后,预防次生灾害发生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王力同志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主动投入水利抗灾工作。他利用原有的工作基础和5月14日的遥感解析资料,经过2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及时提交了题为《汶川河段地震次生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区预估》的科研简报。
5月19日上午11时,王力接到紧急通知,要求当天赶到灾区,参加科技部组织的次生灾害专家组进行抗震救灾工作。他毫不犹豫,立即收拾行李,告别刚刚半岁的儿子奔赴机场,第一个赶到了灾区的集合地点。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收集资料翔实,指挥部和四川科技厅的领导对他所提出汶川地震英雄同志事迹材料的对策和建议予以肯定,并对其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5月21日,在当地水利部门的配合下,王力独自完成了彭州市通济镇筒西村地震灾情调查和滑坡泥石流现场的查勘工作。查勘过程中,他发现地震已造成村庄周围多处山体滑坡,严重威胁着村民们的生命安全。在他的强烈建议之下,村委会做出决定:让那些住在山坡及山顶的村民迅速撤离,暂时搬到山下安全地带,并组织人力加强对滑坡体的监测。临走前,除了身上的衣物,他几乎捐献了身上所有的钱物。调查工作结束后,他连夜赶回成都返回北京,继续前一阶段的抗震应急工作。
由于灾区连降暴雨,堰塞湖随时有险情发生,5月25日晚10时,水科院召开应急工作会议,决定成立堰塞湖应急组,协助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排洪除险,匡尚富院长点名王力参加。接到命令后,他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准备,并于5月26日和赵进勇、何秉顺两位同志一起飞抵成都,连夜赶往绵阳。根据前线指挥部指示,他们和当地水利部门合作,测量绵阳安县肖家桥和罐滩两处堰塞湖地形。
震后的堰塞湖监测是项复杂而又极为危险的工作,王力和同事迎难而上。由于山体滑坡,通往堰塞湖的道路被严重堵塞。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背负沉重的测量仪器,徒步跋涉于滑坡乱石之间,于5月27日和28日先后攀上两座堰塞湖坝顶,采用激光扫描仪和高精度GPS,完成了堰塞坝及周边山体的测量工作。随后,他们对前期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制作出1:2000地形图及数字地形模型并撰写了分析报告,及时提交当地抗震救灾部门,为肖家桥和罐滩堰塞湖除险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党员干部抗震救灾纪实
4月14日7时49分,玉树州结古镇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灾区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震区抗震救灾党总支书记事迹材料内国道214线、省道308线、结古镇至巴塘机场三条通往震区的道路严重毁坏,运输“生命线”全线告急。灾情就是命令,救援刻不容缓。雪域之巅,三江之源,共和国历史上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交通大救援瞬间拉开帷幕,所有的力量汇聚到一个地方--玉树州结古镇。
临危受命,交通快速反应能力经受考验
为迅速展开对灾区的大规模救援,交通厅党委按照国务院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临危受命,快速反应,果断决策,迅速组织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抢修灾区三条生命运输线。
省交通厅党委书记、厅长杨伯让在参加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后,立即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对全省交通系统抗震救灾工作迅速作出安排,明确八项具体要求:对玉树机场至结古公路中断处,最晚在中午12点抢通;对玉树地区其它路段的公路保通要作为当前重要的任务来抓;在玉树地区施工的建设单位要在积极自救的情况下,就近迅速调集所有机械、人员,配合玉树州全力救灾;厅运输处、省公路运输管理局迅速组织车辆,调运救灾物资;玉树公路总段路政、养护人员全部到位,配合当地开展救灾;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收费公路管理处确保救灾车辆快速通行;湟源公路总段等相关单位做好沿线公路保通,确保救灾物资车辆及时到达,组织机械设备随时待命。成立省交通厅抗震救灾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推荐材料指挥部,厅党委成员明确责任分工,启动交通运输应急预案,分赴两个战场,全面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厅党委书记、厅长杨伯让随省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赶赴灾区进行现场指挥,负责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基础设施保障和生产恢复工作,协调交通、运输、通信、水利、电力恢复和民航、石油协调调度。在后方负责指挥作战的周勇智副厅长,即刻启动交通系统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按照分工,公路抢险保通、物资调运、后勤保障、信息报道和新闻宣传等5个组,全面展开保障公路畅通和救灾人员、物资运输工作。指挥部实行24小时战备值班,加强厅属各单位抗震救灾指挥组的信息沟通,第一时间梳理汇总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掌握震区一线即时信息,向交通运输部及时汇报救灾情况。同时,迅速安排采购救灾物资,连夜运抵灾区。及时印发《关于加紧通往灾区公路管养工作、确保公路安全畅通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公路养护和运输管理、确保公路救灾通道安全畅通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对救灾公路抢险保通、救灾人员、物资运输等9个方面作出详细安排。厅党委班子成员迅速进入紧急状态,副厅长王廷栋跟随部专家组赶赴地震一线进行交通基础设施损失调查和初步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第一手翔实资料。在外地学习的厅纪委书记刘自山、副厅长陆宁安,得知灾情,紧急返回,按照分工,立即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厅领导和各工作小组负责人、厅属各有关单位领导坚持靠前指挥,深入抢险保通一线、运力协调指挥点现场办公。机关各处(室)分工协作,各负其责,高效运转,交通系统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在前后两个战场同时全面铺开。
不畏艰险,交通人保畅通舍生忘死
全力以赴,交通人保运输争分夺秒
拯救生命,交通人同灾区生死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