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党支部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网分享
材料学系党支部隶属XXX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现有共产党员13人,占全系教师的68.4%,其中,系的正、副主任及工会小组长和系下辖的4个梯队负责人均由党员担任,党员同志已成为材料学系日常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与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材料学系党支部坚持支部建设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支部工作的新思路,通过找准支部工作着力点、创新支部活动内容和方式、扩大支部工作覆盖面,使支部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人;材料科学基础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材料学教学团队先后获得“北京市教学优秀团队”(2007年)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荣誉称号,并涌现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高校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一批先进个人。材料学系党支部先后2次被评为“北京科技大学先进党支部”,2010年被授予“北京科技大学标杆党支部”荣誉称号。
一、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积极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切实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
材料学系党支部扎实推进支部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做到支部工作有计划,支部活动有主题,活动内容有记录。每年年初,材料学系党支部结合上级党委安排及系里的中心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工作内容及重点,提交全系党员讨论,使每个党员都对支部活动做到心中有数。为了提高支部活动的实效性,每次活动均先发电子邮件提醒活动主题,使大家提前做好准备,确保活动开展时做到有的放矢。此外,支部活动实行签到制度,而且活动内容记录存档,实现了组织生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材料学系党支部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作为工作重点,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采取学习动员、阶段讨论和最终总结的方式,将学习活动落到实处,扎扎实实不走过场。党支部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求全体党员将学习活动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围绕“世界材料学科发展趋势与我们的对策”进行专题调研,全体党员严肃对待,身体力行广泛调研,认真撰写并提交调研报告,通过调研讨论,凝聚了力量、达成了共识,为材料学学科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线教师的骨干力量,材料学系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员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努力“从我做起”,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及业务水平。全系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如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5人)等,其中,杨平老师先后5次获得学校“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光荣称号,是党员教师的典型代表。在党员同志的带动下,材料学系教师在努力做好教书育人的同时,还积极投身科研工作,目前全系教师在研课题达到20余项,其中,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973项目子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项等,材料学系近五年到校科研经费总计5372万元。此外,全系教师还积极发表学术论文,著书立说,近五年全系教师发表论文522余篇,其中,EI论文272篇,SCI论文196篇,ISTP论文54篇,申请专利57项,其中授权33项,出版专著6部。
二、支部工作准确定位,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提高支部活动的吸引力
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只有与本单位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材料学系党支部本着“服务科学发展、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党员群众”的定位,努力探索支部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支部工作与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积极开展日常教学研讨活动和支部凝聚力建设,使支部工作做到“虚实结合”,增强了支部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教学研讨活动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学研讨活动可以探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更好实施。针对目前梯队建制管理模式下教师活动分散、相互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减少的现状,材料学系党支部以“材料学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倡导、组织团队教学研讨活动,围绕日常教学和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增强了支部工作的针对性,扩大了支部工作的覆盖面,提高了支部的影响力。自“材料学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经常性的教学研讨活动已成为一个特色,活动参加人员覆盖全系教师,研讨内容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教学课件制作、课程考核问题、试卷的命题方法及注意事项到不同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乃至各类教学实践活动。经过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优秀团队建设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与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材料学系党支部积极开展支部凝聚力建设,关注全系教师情感的沟通交流,努力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吸引大家参加到集体活动中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为了密切党群关系,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支部积极组织各种联谊活动,加强与非党员教师的沟通交流,如新年联欢、春季或秋季的郊游等,吸引非党员教师参加到支部活动中来,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大大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此外,党支部还制作了材料学系荣誉展柜,展示近年来全系所获得各项荣誉,激发全体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及青年教师成长,不断增强学科发展后劲
材料学系党支部在关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还非常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适应“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厚基础、宽专业的教学需要,支部积极组织专题讲座活动,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或研究领域进行讲座,大家在相互交流的同时,不仅拓展了专业视野,同时也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大材料专业教学的需求。另外,在专业课教学上,提倡广大教师博采百家之长。为了方便全系教师备课需要,针对现有专业课程,支部建立了系图书资料柜,并广泛搜集相关专业书籍,这其中既包括专业工具书,也包括兄弟院校出版的专业教材,为专业课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
材料学系党支部十分注重后备师资力量的培养工作,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了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首先,实行青年教师听课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走进老教师的课堂,进行认真观摩学习。全系青年教师积极响应,显示出极大的热情,纷纷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听课,并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据不完全统计,年轻教师听课已超过500学时。其次,邀请老教师进行座谈,为青年教师答疑解惑。余永宁教授是首届全国教学名师,自1957年毕业后留校一直工作在本科教学的第一线。余老师将毕生的精力倾注于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座谈活动中,他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对本科教学工作中的诸多问题进行畅谈,从刚开始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起步问题,一直到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本科教学工的方法,既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又有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使青年教师深受启发和鼓舞。再次,积极参与人才引进工作,对引进人才实行试讲制度,组织全系教师进行综合考评,从学科发展与个人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议。材料学系近5年内引进的4名年青教师全部为党员,在支部的关怀下,通过自身努力和老教师的传、帮、带,全部迅速成长,不但胜任了各自的教学任务,并且在科研上也逐渐独立,其中作为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各1人,获德国洪堡奖学金赴德国合作科研1人。
四、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努力扩大材料学科的影响力
北京科技大学在材料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教学科研均在国内外处于领先位置。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2007年全国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评比中,名列全国第二,这其中离不开材料学系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
然而,材料学系全体教师并不满足于现状,材料学系党支部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坚持“走出去”,加强与兄弟院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宣传扩大专业影响,同时了解借鉴吸收兄弟院校好经验、好做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2009年8月,材料学系联合东北大学和安徽工业大学相关系所举行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研讨会,有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7所院校的40余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教学研讨会。材料学系共有11名教师参加会议,会议出版了教学研究论文专集,共收录教学研究论文22篇,其中,材料学系教师提交论文14篇。在会上,各与会院校除就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施情况作专题报告之外,还组织了小组讨论,相关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分别围绕具体课程进行经验交流,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多年来,材料学系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推进支部建设,对于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材料学系党支部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支部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和带领全系教师努力拼搏,奋发进取,为北京科技大学的本科教学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2012年社区党总支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