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网 > 法官事迹 > 推荐法官先进事迹材料

推荐法官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网分享
  
  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有一位同志们信服、老百姓喜爱的审判员——廖文元。从部队转业到法院的十余年,他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从一位法律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法官。十余年的时间,他审理了近千件经济纠纷案件,5次被评为一级办案能手,7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硚口区十佳先进工作者”,“武汉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荣立三等功、二等功……,无数的荣誉围绕着这位视公正、廉洁为生命的法官。本文转载自www.sjclw.net事迹材料网
  端正思想弘扬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1992年,廖文元以部队副团职干部的身份转业到地方,按政策本应任命一定的领导职位,但因工作需要,最初被安排在告申庭当书记员。他坦言:当时心里也有过矛盾和斗争,有过埋怨和不满,但随即想到,自己是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应该有更宽广的胸怀,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崭新的工作中,踏踏实实地干了起来。对工作,他一丝不苟、虚心请教;对群众,他热情接待、倾心帮助。短短几个月就受到了领导、同志、群众的好评,真正印证了那句:“党员如黄金,无论何处都闪光”的老话。
  洁身自爱实践“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
  走上审判岗位后,由于业绩突出,他获得许多奖励,对此,廖文元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求名,不为利,一心护正义、一心讲公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经济纠纷案件日益增多,经济庭的审判员开始“走俏”了。面对新形势的发展,廖文元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名法官肩负着人民的重托、面临着党性的考验。他给自己确定了新的目标: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廉洁自律,用公平和正义,为辖区建设保驾护航。
  有人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从事经济审判,经常面对企业领导、个体老板的各种手段的诱惑,法官要做到洁身自好又谈何容易。可是廖文元就不服气,他说:只要牢记党的原则,心里装着老百姓,就完全可以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工作中,他请吃不到,送礼不要,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有一次,某工厂的领导为感谢廖法官为他们清收了大量的欠款,主动提出为其下岗在家的妻子安排工作,说句心里话,他很想让妻子重新上岗,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但他明白,接受了这份好意,就会影响自己对案件的公正审判,在法与情的较量中,廖文元最终选择了前者。他说:对妻子,我时常产生一种愧疚的心情,但既然穿上了这身法袍,就不能不做出这样的选择,我可以对不起亲人,但不能对不起“法官”这个神圣的职业,不能对不起“党员”这个崇高的称号。
  通知多年的审判实践使廖文元积累了许多心得和体会,他深刻地感到为经济建设服务,审判中仅有公正是不够的,市场经济要求快节奏、高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迟来的公正就是“不公正”。因此,在办案过程中他始终为当事人着想,竭尽全力,提高办案效率。
  上班时间,他将开庭、调查、送达等工作安排地满满的;休息时间,他则是赶写法律文书,整理案卷,加班熬夜成了家常便饭。廖文元每年的结案数都超过100件,即平均每三个工作日就审结一起案件。问他怎么有那么高的结案效率,他笑笑说,没秘决,就是苦干加巧干。办案十余年,审案近千件,廖文元没有办过一起超审限案件,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法院“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
  努力学习提高审判技能服务经济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日趋复杂,审判实践中单凭老经验,运用单纯和旧的法律知识办案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此,五十有余的廖文元依然保持像学生一样孜孜不倦地吸收新知识。工作之余,他自学完成财会和法律两个专业的课程,成为一名既懂法律又懂经济的审判员。一次,哈尔滨的一家在汉企业与某公司因购销合同纠纷诉讼至法院,双方当事人皆对欠款数额存在较大争议。审判中,更让双方当事人头疼的是,如果按常规程序进行审计,不单要耗费大量的审计费用,还会拖延结案时间,给双方企业公司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损失。正当当事人愁眉不展时,廖文元让双方会计将几年的往来帐目带到法院。他利用自己懂得财会业务的优势,协调双方会计逐一核对了一尺多高的帐薄,短时间内确认了欠款的准确数目,促使当事人双方很快达成调解协议,圆满结案。案后,参与本案审计的会计们感慨地说:“要不是廖法官对财会这样熟悉,我们这个案子不知道还要花多少钱,拖多长时间。”本文转载自www.sjclw.net事迹材料网
  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树立良好的司法形象
  作为一名法官,廖文元始终坚持公平中立、不偏不倚;作为一名党员,他时刻不忘利用自己的所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承办经济案件过程中,他发现辖区内一些企业,因为欠缺法律知识,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经常会引发许多不必要的合同纠纷。为了更好的协调该辖区的企业合作,他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1996年,他集中审理武汉某工厂的经济案件时,感到厂方在经营管理上的法制观念明显不强,工厂运作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于是,廖法官主动与该厂领导取得联系,为该厂的领导干部、财务人员和业务员们上了一堂法律知识课,从具体案件反映出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分析原因,讲解有关的法律规定,并提出整改建议。企业领导和职工都高兴地说:“廖法官案子办得好,课也讲得好,今后我们就用廖法官教的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利”。多年来,廖文元利用休息时间主动为企业授课、开展法律咨询三十余次。问他如何看待这些既要花去不少精力,又不能记入工作量的额外劳动,他说:“我想只要是对经济建设有利,对群众有好处,自己苦点累点都没有关系,办好案服好务才不会辜负人民的重托。”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你是我一生中的寻觅/哪怕我跋涉千里万里/你是我含着泪的努力/哪怕我披荆斩棘……”这是电视剧《大法官》中的主题曲,更是那些为脚下这片热土长年累月默默奉献的人民法官的真实写照。廖文元同志和他们一样,为正义的事业奉献了青春与才智,用公正和廉洁为胸前国徽增光,为心中的党旗添彩。
  也许只有他自己的一句警言最能刻画他的心路历程:“天平应工整地戴在胸前,更应公正地记在心中,心中的天平倾斜,胸前的天平就失去光彩”。
  
上一篇:优秀女法官先进事迹材料
下一篇:最新法官先进事迹材料
  • 联系客服

    微信号:yzbxzcom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