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网 > 家庭致富事迹 > 党员致富事迹

党员致富事迹

事迹材料分享
党员致富事迹
  ***现年46岁,1980年高中毕业,XX年10月入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能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创业,带领全村群众致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一个普通党员的闪光风采,嬴得全村群众的信赖,先后多次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员”,受到表彰奖励。
  筹资办厂,克服困难创大业
  ***村位于钱集镇东北部,与张圩乡接壤,全村共620多户,2600多口人,有可耕地面积3800亩。过去,由于这里地处偏僻,村情较差,不仅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发展经济意识也不强,经济收入较低。***从1980年高中毕业后,一直在苏南务工。在外闯荡十多年,他虽然付出了一定的艰辛,但也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内心深处积蓄很大的经济发展热望。1998年,他响应镇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号召,自筹70万元资金,在本村办起一个瓦楞纸厂。当时在钱集镇,个人在村级办厂,***还是第一人,因此也在全镇引起很大的反响。说起办厂,***至今还深有体会:“一个人办厂,不仅仅需要有一种勇气和胆量,更要品尝许许多多别人难以体会的艰辛,经受住一切困难和考验”。当初,由于资金不足,***走亲拜友,磨破嘴皮借钱。一开始,一些亲戚朋友都对他投以怀疑的目光,不敢轻易借钱给他,以种种借口推辞。有时候,为了借到一笔钱,他是一次不行,再去第二次、第三次,他也不知挨过多少人白眼,面对多少个嘲笑。最终,一些亲戚朋友被他的真诚感动,同时,镇党委、政府也在关键时刻对他予以了大力支持,使他顺利筹集齐资金,购置了设备。然而,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由于自己不懂技术,一开始生产就很不顺,出不了产品,有时出了产品也不合格,机器也三天两头出故障。有时候,接到厂家的订单,却不能及时付货,使利于厂家对他持怀疑态度,中止合同,造成了很多损失。有的好心人就劝他,与其这样不出效益,倒不如干脆收手,停止生产,这样避免更大的损失。也有的人散布谣言,说他的厂子地点“风水”不好,倒霉的事情还在后头。面对这些,***虽然有些疲倦,但他偏偏不信这个邪,他认为,企业之所以会出现问题,重要的是技术跟不上。于是,
  他从河南高薪聘请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对他的机器设备和操作流程进行一次彻底的“解剖”,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在技术员的精心指导下,很快,机器正常运转了,顺利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也从技术员那里学到了许多技术。对于产品的质量,***从不马虎,精益求精,如果有一点不合格,他都坚决返工,决不让不合格的产品出厂,由于他严格把关,保证了产品质量,也嬴得了客户的信赖,使厂子越办越红火。如今,他生产的产品远销苏、锡、常和江阴等地,供不应求,年生产瓦楞纸1700吨,年产值达2800万元,实现利税51万元。企业的兴办,还吸纳了本村46名富余民力进厂务工,人均年收入达7000元。
  甘当“红娘”,引进项目富乡亲
  ***村有许多富余劳力,除了一部分常年外出务工外,还有一部分人留守家中,有的因为没有一技之长,除了做做一些家务、农活,服侍老人、照顾孩子外,好多人无所事事。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在闲聊甚至玩扑克、打麻将中打发日子。这些,***看在心里,急在心上。他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富了算不了什么,只有大家都有事情做了,都有钱赚了,才有意义。他时时留心,为村民找到致富的好项目而努力。今年春节前,他在与本村一名外出务工人员的座谈中得知,无锡一个军工企业对外寻求合作伙伴。这是一个手工编织帽风带业务,恰恰最适合不出家门的留守人员操作。于是,他多次前往无锡,找到客商,积极向客商介绍本村富余民力多的优势,要求将这个项目放在***村。在务工青年的积极协助下,春节期间,无锡的客商到***村进行实地考察,确信该村有编织的条件后,决定在***村设立帽风带编织点。一开始,有些妇女由于不熟悉编织业务,认为有难度,只有10多个妇女勉强领料编织,***就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动员,还让自已的妻子带头学习编织,然后手把手教给他人。很快,很多人便熟悉这项技术,大家纷纷自觉加入编织行列,特别是一些留守妇女更是热情高涨,连一些粗手大脚的男劳力也从事起这项业务。本村村民张云贵,以前喜好赌博,是当地出了名的“赌命汉”,虽多次受到处理,但是还是小赌不断,为此,欠下了不少赌债,闹得家庭不和。引进帽风带编织项目后,***主动找到张云贵,引导他学习编织技术,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起初,张云贵认为***是多管闲事,又认为自己一个大男人,干不了那细活。***就苦口婆心地劝导他,还让技术人员对他单独指导,很快,张云贵掌握了这一技术,也迷上了编织,现在,他的技术比一些妇女还好,每天收入都在30元以上。说起这件事情,张云贵感动地说:“以前,自己只知道拚命的赌钱,把什么都输掉了,现在,多亏了***这个“红娘”,使我体会到用自己的勤劳赚钱是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村从事帽风带编织的民力由开始的10几人发展到现在的300人,人均月收入500元左右。***村也成为全镇第一个“三来一加”项目专业村。
党员致富事迹(二)
  他叫xxx,是三穗县瓦寨镇调洞村兴隆组普普通通的一位农民,58岁得他,和蔼可亲。谈起他的创业,脸上又出现了笑容,他吸了一口烟,慢慢细述他坎坷的经历……
  1981年,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原来吃大锅饭的历史xxx分到了责任田4.8亩,34岁的他很想干出一番事业,于是认认真真的的种田。他相信科学,采用科学种田,讲究良种良法,并深深的认识到在集体生产的的年代里,“贵朝”等常规稻品种的产量远远落后于当今的杂交稻种。在兴隆,xxx是第一个拉绳插秧的示范户,他对村里人说:“如果我的稻子增产了,明年你们就跟着我拉绳插秧。”人算不如天算,恰恰84年兴隆坝稻瘟严重,看不到增产效果。但他仍然不死心,第二年继续带头拉绳插秧。这一年真的丰产了,这个中秋节的晚上,临近的几个老百姓与他一起侃门子,他把拉绳插秧能够增产的原因一点一滴地讲了起来:(1)、拉绳插秧行行直,水稻田间透风透光条件好,不易感染病虫害;(2)、提高光能利用率,水稻是喜光植物,增加光照就是增加积累,增加积累就是增加产量;(3)、能够达到合理密植。经过拉绳,每亩多栽200-300株,最少增产100斤。一个普通老百姓,能够道出农技工作者所不能表达的科学道理,难啊!
  通过勤勤恳恳的耕耘,xxx家的粮食有了富余和积累,这时他又认识到光靠种田,只能解决温饱。“要致富,还得另谋出路”。勤劳而又聪明的他看准了瓦寨集市菜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兴隆坝区又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他决定走种菜这条路。开始大规模的种菜,当时还经常受到村里人的冷嘲热哄,可他全然不顾,亏赢都是自己的。经过三年的努力,xxx开始富起来了,在兴隆,算得上是首富,1989年他利用种菜的钱盖起来新居,这时,村里的人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他却说:“种菜是条好路,我一个人种菜,路太小,要种出规模,方能富一片”。这话可是他从事几年种菜生涯所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他悟出了规模种植带来的效应,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心胸坦荡的劳动者的心灵世界,这与他经常学习党的理论有关,xxx不但热爱科学知识,更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经常热爱学习邓小平理论、以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关心国家时事、大事。1992年,在兴隆,种菜的人逐渐多了起来,xxx又第一个带头种大棚蔬菜,为了节约资金,他搭建了一个竹材大棚,许多反季节蔬菜他都能丰产的种出来,但由于当地销售水平不与高投入相协调,结果失败了。种菜他是行家,能精打细算。每一丘地块,每年要种一季水稻和两季蔬菜,最少要收人2万才行。这得从几个方面考虑和安排:(1)、种水稻,耕牛是自己的,又不能长年看牛;(2)、要有足够的的农家肥,种养结合,综合利用。根据他的这种想法,每年春耕来临,xxx就开始购耕牛,栽完秧又出售,这样一头牛最多亏200元,有时甚至还盈利,如果租牛耕地,要多花800多元,看行情还顺便做些牛生意,为了种菜能有足够的农家肥,他大办喂猪事业,家里还建了沼气,形成猪——沼——菜的种植模式。为了降低饲料成本,他选择了一家好的饲料公司,办了代销行业,大大地节约了饲料成本,同时代销也取得了盈利。xxx十分热爱集体事业的建设,当年修建兴隆公路,xxx积极响应,由于要占用村民的责任田,有3户村民因为补偿问题而不愿征地,并坚决抵制,村委会多次做思想工作,都是徒劳,xxx作为一个普通农民,主动把自己的责任田调给这3农户。xxx看到兴隆坝区经常干旱,不利于蔬菜生产,他与村委会多方筹资金,维修了破河水利沟渠,还积极义务投工参加电灌站架线建设。使调洞蔬菜基地的灌溉问题得到解决。
  xxx富了,他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宽,兴隆的人民跟他一样不怕苦,不怕累,靠勤劳的双手从菜田里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子。在这条路上,xxx一直走在最前面,他是用实际行动向党靠近,2004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党员致富事迹(三)
  xxx,男,1965年出生,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利街五星村农民。现任五星村治保主任、民兵连长,现在五星村大力发展种植业,现在是新利街农村党员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年获利达5万元左右。
  现年47岁的xxx,一名看似普通且看似文质彬彬的农民,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通过他不懈的努力,现在村经营了一家为人服务的食杂店,承包了三十多亩的果树地也正在一步步的发展壮大,为农种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成为了村里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xxx说过,他的内心里很早就有了要创业的想法,农村是个很广阔的市场,他不甘心一辈子只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在前些年他和妻子石文丽商量,开起来一家小食杂店,不仅能为自己带来些利益,也可以为周围的邻居带了方便。他一边干着自己的小店一边还构思着自己的创业梦想。他不断的观察着发现种植果树是一个致富的好项目,就萌生了种果树的念头,于是在经营食杂店的同时,xxx还承包起了30多亩地来种植果树。刚开始种植由于树种选择不好、技术的不熟练,又遭遇了病虫害,很多树苗甚至病死,产量很低,没赚到什么钱,还倒贴了不少钱。终于遭到了妻子和家人的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只开个小店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呢,但是他还是用他的坚持说服了他们,他认为有了梦想,而且向着梦想的方向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出成绩,绝对不能轻言放弃。凭着一股坚强的信念,他开始思索问题的关键所在,更加意识到学习种植技术尤其是树种选择、种植、剪枝、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他只要一有时间就到网络上、书本中学习查阅相关树种选择、种植、剪枝、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不懂的地方请教村里有经验的老种植户,向技术员咨询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使他对的种植技术有了较为完善的了解。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三十多亩果树有了很好的产量,年收入可达到5万多元。
  他的成功,好多村民也看在眼里,妻子和家人也不再反对。刘富海不仅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而且淳朴善良、热心助人。他富了不忘本,一心想着让村民也能过上好日子,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很多村民们也纷纷开始发展种植果树,无私向村民传授养殖技术,指导村民科学种植,替村民解决销路等等,得到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充分展现了一名新时代好党员的风采。
  以上就是有关的事迹材料
上一篇: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
下一篇:农民致富事迹材料
  • 联系客服

    微信号:yzbxzcom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