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分享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她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是唐王沟村的普通村民,1998年的一场水灾将她辛辛苦苦耕种的3墒农田冲的颗粒不收,打那时起,她的思想观念有了新的转变。
xxx是个性格豪爽、刚强、好胜不服输的女人,今年39岁,1996年结婚后与丈夫一起劳动,共同奋战,小日子经营的随不富裕还算不错,不成想,天不随人愿,1998年的一场大水冲毁了她苦苦干了大半年的3墒农田,这对仅靠农业收入生活的小家庭来说当年的生活费无了着落。而她并没有被困难压倒,性格刚强的她那年的秋天就去了外地打工。两年的时间她不但养活着一家老小还学到了一身的本领,她学习了养殖技术,回到村里后准备发展养殖业,丈夫并不支持她,认为投资大、风险大,可她认准了的路就要坚决的走下去,她义无反顾的迈上了这条致富之路。
2001年的春天,她把土地租出去了,大胆的买了2000只鸡雏饲养,她边干边摸索研究、学习,还经常与外地饲养家们联系共同探讨学习,不断提高饲养的科学技术、不断累计经验,不怕脏、不怕苦,她真的成功了,当年纯收入就20000万多元,这对她在发展养殖业事业上就更坚定信心了,一连几年她的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她的养殖技术远近文明。2009年的春天她又转项了,又买了3000只的鹅雏饲养,当年的收入更是可观,现年收入可达十万元左右。在她的带动下,唐王沟村的家家户户都行动起来了,几年来,热心的她经常动员开导妇女们要在养殖业上发家致富,并积极的帮助她们技术、资金、等等,在她的影响下,原来穷出名的唐王沟村现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妇女们再也不东家唠西家串了,都在抢时间、抓学习、比技术、比本领,就像在赛跑。现在唐王沟村的妇女们腰包鼓了、腰杆也直了。
xxx这位女能人让唐王沟的村民们富了,她带动了新发乡的经济发展,这些年她确实吃了太多的苦,可她富了,当有人问起这成功的过程时,她总是抑制不住那酸甜苦辣的泪水。为鼓励这位致富女强人,2011年春的全乡工作会议上新发乡政府重奖了她一台一万多元的四轮车,这是新发乡历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先例,她感动的说“是党的政策好,我才富起来的,”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二)
在**市**区**镇**村,提起养殖能手**,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肤色黝黑,其貌不扬的乡下汉子,凭着一股韧劲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在镇村党组织的关心帮助下,经过数年的打拼,利用村级抛荒水面,在水产养殖上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就。他所创办经营的**通江特种鱼类繁育养殖场,已经发展壮大为拥有70多亩繁殖池、800多亩养殖水面,年产值500多万元的规模养殖基地,成为该镇“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和“百千万”科技致富工程的一颗璀璨明珠,2011年,被上级评为“双培双带”示范基地,2011年,受市级通报表彰,其本人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80年代初,刚刚高中毕业的**就开始从事鱼虾养殖,一年也只能有数千元的收入。但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养殖上却并没有多大进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和“百千万”科技致富工程实施后,**镇党委认为,**村有着丰厚的水面资源,加之环绕村境内的漳河水域,为该村农民发展水面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于是,镇村党组织将有着养殖经验的**确定为“双培双带”示范户,并多次与其沟通,希望他能在养殖上做强做大,更好地帮助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开始,他总是顾虑重重,积极性不高,认为原本的养殖规模虽不大,但每年有上万元的收入,比较把稳,怕规模扩大后有风险。镇村多次上门做其工作,宣传有关政策,分析有利条件,并带他到外地参观、考察,说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他眼界大开。XX年初,**改变了常规的鱼虾养殖模式,办起了价格高、行情好的鳜鱼养殖场。
为确保鳜鱼规模化养殖顺利实施,镇组织、农委等部门组织力量,并邀请区农委有关专家对**村境内水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最终选定水质优良、紧靠漳河的一处约100多亩的池塘作为鳜鱼苗种繁育场。之后,又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论证。经论证,当地自然条件适宜,新建苗种繁育场在**镇**村漳河边,亲鱼来源于漳河野生稀有的斑鳜鱼种,引进漳河水繁育,水质清新无污染,水草等饵料生物品种繁多,溶氧适宜,ph值偏碱性,自然条件极适合发展鳜鱼养殖。而且,从市场看,由于近年来,**地方优良品种斑鳜、花鳜捕捞严重,物种接近灭绝,目前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加之鳜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且有补虚劳、益脾胃之功效,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名贵水产品,历来为人们所喜食。特别是斑鳜,更是鳜鱼中的精品,市场价格是翘嘴鳜的3-5倍,是出口创汇的好品种,国际市场需求量极大。于是,**一门心思地把养殖重点放在鳜鱼繁育、养殖上,实现了繁养一条龙。XX年当年投产见效,繁殖鳜鱼鱼苗100万尾,实现创收20多万元。
在镇村党组织及有关业务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项目总投资200多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80万元,流动资金90万元,商品鱼基地调节资金30多万元)的**通江特种鳜鱼养殖基地于XX年底建成。为确保基地能实现预期目标,镇党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镇组织、农委等有关部门自一开始就对基地的建设、管理、经营、营销进行多方位全程跟踪服务。在技术支持上,由镇组织、农委牵头,邀请区农委专家,并委托区农委邀请安师大生命科学院教授亲临现场指导,帮助**设计铺设了一条1200多米长的管道,将漳河优质河水引入养殖场。为培育好幼苗,专家们还建议**一次性购回16只大水缸,改造成鱼苗卵化缸,同时帮助新建产卵池6个,改造鱼塘14个,并对花鳜、斑鳜人工繁殖进行反复试验。在专家的帮助下,基地当年就成功繁殖出花鳜苗10多尾、斑鳜苗1.5万多尾,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经有关专家鉴定,基地的鳜鱼鱼苗繁育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信息支持上,镇农委信息中介所利用**农网不定期下载供求、技术等多方面信息;镇组织办要求**村党总支长期为基地开放党员电教室,利用“先锋在线”站点、“先锋在线”ip网络电视及时为基地上传下载供求信息和有关技术讲座,同时,还利用镇、村党务公开栏对基地的先进事迹和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通过典型引路,扩大了全镇“双培双带”的覆盖面,吸引了一大批周边农户加盟鳜鱼养殖,有力的推进和深化了全镇“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开展。
**通江鳜鱼养殖基地成立后,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XX年4月20日开始对斑、花鳜进行人工繁殖试验,一次性在奎湖购置大缸16只反复试验,取得一套完整的数据资料;XX年正式投资建成鱼种场100亩,繁育池5亩,新建孵化环道8组,繁殖斑、花鳜鱼苗200万尾,年产值200多万元;2011年进一步开拓市场,增选10组斑鳜亲鱼,繁殖鱼苗300万尾,年获纯利润60多万元;基地合作社现有会员30人,带动周边200多农户从事鳜鱼养殖,养殖水面达1.6万多亩,户均年收益3万多元,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今年4月,区、镇农委组织全区养殖户100多人到基地现场观摩,受到了高度评价,当场就有多个养殖户与基地签订了鱼苗供应协议。
谈到创业的艰辛,**每每总是由衷地对人说,没有党的富民政策,没有“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实施,没有**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关心指导,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果。饮水思源,富而思进,**表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将带领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作为自己的最大目标,以此回报党组织的关怀和群众的信赖!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三)
在密山市兴凯镇一提起xxx,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而且还是一个带领全村共同致富的好党员、好村党支部书记。xxx今年51岁,在任xx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他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在带头致富的基础上,积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使全村走上了一条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xx村也成为农村发展经济的一颗闪耀的新星。截止2004年末,他本人固定资产已经达到105万元,年收入达到109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5万元。xx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比1997年翻了两番。
“要想做一名好的村党支部书记,就必须让自己成为带头致富的能人”
xx村共有居民240户,1130口人。全村耕地面积5850亩,平均每人耕地面积4.3亩。十几年前,全村人均收入仅为900元,集体外债20多万元,村民住宅都是破旧的土房,社会动荡不安,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在这种艰难的状况下,1997年xxx担任了xx村党支部书记,他想只有自己先致富,才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从而改变本村贫困的面貌。他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积极探索兴村富民的新路子,无论是养奶牛、养汽车、承包农场地还是购置大型机械、山上造林、兴修水利,他都不怕风险,带头走在前,走别人不敢走的路,率先垂范地带头苦干。截止2004年底,他本人除承包本村集体土地38亩以外,又承包农场稻田1100亩,旱田500亩,当年生产水稻90万斤,大豆15万斤,种植业收入为93万元。
几年来,他投资28万元,购置了“804”型、“654”型大型农机具二台套,联合收割机二台,小型拖拉机三台,还有原苏联产100马力链轨拖拉机一台,机车年收入4万元。2002年他又投资10万元,新建砖瓦结构加米厂房200平方米,安装了中型水稻加工机械,年产大米36万吨,年创收入10万元。2003年投资4万元,荒山和退耕还林300亩,年可创收2万元。2004年xxx按照市“兴畜富民”的工作布署,又率先投资20万元,建起了500平方米的牛舍,又投资20万元在吉林省订购了“西门塔尔”牛70头和母猪10头,计划12月份运回饲养。
xxx全家8口人年可收入109万元,平均人均纯收入4.5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是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干部的责任”
xxx同志致富不忘乡亲,他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为党员干部做出了楷模。xx村共有党员35名,他首先带领全体党员开展“增、联、创”主题教育活动,为全体村民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服务到家,想群体所想、急群体所急,为全体村民办实事。他看到有的农民土地面积少,就亲自到附近农场给农户联系承包土地,缺少资金他帮助联系贷款,对那些无能力户,他除亲自担保贷款外还借款给他们,每年共计为农户贷款120多万元,自己借给贫困户10多万元,解决了农户的资金问题,使全村外承包土地超过了本村土地面积,达到了6000多亩,仅此一项每人每年可增收1000多元。
xxx的大型农机具,每年低价为村民作业从不多收分文,贫困户没钱他就主动帮助免费收割。2002年因首先帮助村民收割水稻,自己家的300多亩水稻被大雪捂在地里,造成颗粒无收,但是他不后悔。他说:我损失300亩水稻不影响我的生活,但是贫困户损失10亩地,一年的生活就会很困难。他这种共产党人的舍已为人精神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xx村贫困户张振甲、郝清忠、林兆洪、会树德是xxx的帮扶户,他不但每年拿出几千元补助他们,而且在种地技术上给予指导,积极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使他们通过发展养牛、养羊、养鹅等畜牧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两年来,他们已全部脱贫。
为解决群众卖粮难问题,每年卖粮季节他就带领党员干部昼夜守候在粮库为群众卖粮,一蹲就是二十几天直到全部卖完为止,有的农户没车拉粮,他就主动出车。使xx村每年粮食都是先卖完,卖好价,增加了农民收入。
xxx常说:自己做为一个党员,一个村党支部书记,自己富裕了,更要考虑到让全村村民富裕起来,让那些贫困户富裕起来。他为贫困户党员陶玉山还清贷款2万元。2004年一年为村民担保贷款129万元,其中联合党员担保44万元,为贫困户担保贷款14万元。在xxx的带动下,党员郝万顺、郝万明、王长海、单会昌、李贵波、于长江、朱明秋等党员,不但自己过上了富裕生活,而且在村民的致富上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党员在农村的模范先锋作用。
“要做到村民长期共同富裕,就要加大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实现村远景目标的大手笔”。
自1997年xxx自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在抓村民共同致富的同时,加大了农田基本建设的工作力度。一是投资21多万元,共挖掘改造水利沟渠6500延长米,清淤10000延长米,改造低产水田3000亩,不但为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使每亩水田可增收近100元。二是调整农业结构,加大了畜牧业的生产投入。xxx为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35万元,为村民购回优质奶牛40余头,尤其是为专业户李玉柱提供贷款,养殖奶牛50多头,收到了较好的效益,使其当年收入达10万多元。三是发挥资源优势,壮大集体经济。xxx带领全体村民认真研究确定壮大集体经济的项目,充分发挥本村的资源优势,利用村里2000多亩荒山进行植树造林。但有的村民认为种树效益低,种树又缺乏资金等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xxx率先出资二万元购树苗,又通过银行贷款和群众集资的多种形式筹资10万元,当年栽树500亩。在xxx的带动下,几年来反复投入种植,截止2004年底,xx村已有林地面积1700亩,总价值可达340万元。近年来,林业收入见成效,不但还清了原欠的债务60多万元,还利用林业收入,投资水利设施建设21万元。维护道路投资4万元,电话投入3万元,电路改造3万元,自来水改造投入2万元。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为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春天的耕耘终于迎来了硕果累累的金秋。xx村在xxx的带领下,农民收入不断提高。xx村今年总收入已达750万元,其中畜牧业收入225万元,占总收入的30%,种植业收入380万元,占总收入的50%,在种植业收入中外包地收入达到了19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
随着村民收入的提高,村民的社会福利事业也在不断提高,现在xx村有线电视入户率为94%,电话入户率达到了98.5%。全村共有机动车370台套,轿车6台,摩托车110台,贫困户由过去的40户减少到2户。
以上就是有关的事迹材料。
她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是唐王沟村的普通村民,1998年的一场水灾将她辛辛苦苦耕种的3墒农田冲的颗粒不收,打那时起,她的思想观念有了新的转变。
xxx是个性格豪爽、刚强、好胜不服输的女人,今年39岁,1996年结婚后与丈夫一起劳动,共同奋战,小日子经营的随不富裕还算不错,不成想,天不随人愿,1998年的一场大水冲毁了她苦苦干了大半年的3墒农田,这对仅靠农业收入生活的小家庭来说当年的生活费无了着落。而她并没有被困难压倒,性格刚强的她那年的秋天就去了外地打工。两年的时间她不但养活着一家老小还学到了一身的本领,她学习了养殖技术,回到村里后准备发展养殖业,丈夫并不支持她,认为投资大、风险大,可她认准了的路就要坚决的走下去,她义无反顾的迈上了这条致富之路。
2001年的春天,她把土地租出去了,大胆的买了2000只鸡雏饲养,她边干边摸索研究、学习,还经常与外地饲养家们联系共同探讨学习,不断提高饲养的科学技术、不断累计经验,不怕脏、不怕苦,她真的成功了,当年纯收入就20000万多元,这对她在发展养殖业事业上就更坚定信心了,一连几年她的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她的养殖技术远近文明。2009年的春天她又转项了,又买了3000只的鹅雏饲养,当年的收入更是可观,现年收入可达十万元左右。在她的带动下,唐王沟村的家家户户都行动起来了,几年来,热心的她经常动员开导妇女们要在养殖业上发家致富,并积极的帮助她们技术、资金、等等,在她的影响下,原来穷出名的唐王沟村现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妇女们再也不东家唠西家串了,都在抢时间、抓学习、比技术、比本领,就像在赛跑。现在唐王沟村的妇女们腰包鼓了、腰杆也直了。
xxx这位女能人让唐王沟的村民们富了,她带动了新发乡的经济发展,这些年她确实吃了太多的苦,可她富了,当有人问起这成功的过程时,她总是抑制不住那酸甜苦辣的泪水。为鼓励这位致富女强人,2011年春的全乡工作会议上新发乡政府重奖了她一台一万多元的四轮车,这是新发乡历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先例,她感动的说“是党的政策好,我才富起来的,”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二)
在**市**区**镇**村,提起养殖能手**,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肤色黝黑,其貌不扬的乡下汉子,凭着一股韧劲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在镇村党组织的关心帮助下,经过数年的打拼,利用村级抛荒水面,在水产养殖上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就。他所创办经营的**通江特种鱼类繁育养殖场,已经发展壮大为拥有70多亩繁殖池、800多亩养殖水面,年产值500多万元的规模养殖基地,成为该镇“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和“百千万”科技致富工程的一颗璀璨明珠,2011年,被上级评为“双培双带”示范基地,2011年,受市级通报表彰,其本人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80年代初,刚刚高中毕业的**就开始从事鱼虾养殖,一年也只能有数千元的收入。但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养殖上却并没有多大进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和“百千万”科技致富工程实施后,**镇党委认为,**村有着丰厚的水面资源,加之环绕村境内的漳河水域,为该村农民发展水面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于是,镇村党组织将有着养殖经验的**确定为“双培双带”示范户,并多次与其沟通,希望他能在养殖上做强做大,更好地帮助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开始,他总是顾虑重重,积极性不高,认为原本的养殖规模虽不大,但每年有上万元的收入,比较把稳,怕规模扩大后有风险。镇村多次上门做其工作,宣传有关政策,分析有利条件,并带他到外地参观、考察,说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他眼界大开。XX年初,**改变了常规的鱼虾养殖模式,办起了价格高、行情好的鳜鱼养殖场。
为确保鳜鱼规模化养殖顺利实施,镇组织、农委等部门组织力量,并邀请区农委有关专家对**村境内水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最终选定水质优良、紧靠漳河的一处约100多亩的池塘作为鳜鱼苗种繁育场。之后,又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论证。经论证,当地自然条件适宜,新建苗种繁育场在**镇**村漳河边,亲鱼来源于漳河野生稀有的斑鳜鱼种,引进漳河水繁育,水质清新无污染,水草等饵料生物品种繁多,溶氧适宜,ph值偏碱性,自然条件极适合发展鳜鱼养殖。而且,从市场看,由于近年来,**地方优良品种斑鳜、花鳜捕捞严重,物种接近灭绝,目前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加之鳜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且有补虚劳、益脾胃之功效,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名贵水产品,历来为人们所喜食。特别是斑鳜,更是鳜鱼中的精品,市场价格是翘嘴鳜的3-5倍,是出口创汇的好品种,国际市场需求量极大。于是,**一门心思地把养殖重点放在鳜鱼繁育、养殖上,实现了繁养一条龙。XX年当年投产见效,繁殖鳜鱼鱼苗100万尾,实现创收20多万元。
在镇村党组织及有关业务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项目总投资200多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80万元,流动资金90万元,商品鱼基地调节资金30多万元)的**通江特种鳜鱼养殖基地于XX年底建成。为确保基地能实现预期目标,镇党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镇组织、农委等有关部门自一开始就对基地的建设、管理、经营、营销进行多方位全程跟踪服务。在技术支持上,由镇组织、农委牵头,邀请区农委专家,并委托区农委邀请安师大生命科学院教授亲临现场指导,帮助**设计铺设了一条1200多米长的管道,将漳河优质河水引入养殖场。为培育好幼苗,专家们还建议**一次性购回16只大水缸,改造成鱼苗卵化缸,同时帮助新建产卵池6个,改造鱼塘14个,并对花鳜、斑鳜人工繁殖进行反复试验。在专家的帮助下,基地当年就成功繁殖出花鳜苗10多尾、斑鳜苗1.5万多尾,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经有关专家鉴定,基地的鳜鱼鱼苗繁育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信息支持上,镇农委信息中介所利用**农网不定期下载供求、技术等多方面信息;镇组织办要求**村党总支长期为基地开放党员电教室,利用“先锋在线”站点、“先锋在线”ip网络电视及时为基地上传下载供求信息和有关技术讲座,同时,还利用镇、村党务公开栏对基地的先进事迹和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通过典型引路,扩大了全镇“双培双带”的覆盖面,吸引了一大批周边农户加盟鳜鱼养殖,有力的推进和深化了全镇“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开展。
**通江鳜鱼养殖基地成立后,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XX年4月20日开始对斑、花鳜进行人工繁殖试验,一次性在奎湖购置大缸16只反复试验,取得一套完整的数据资料;XX年正式投资建成鱼种场100亩,繁育池5亩,新建孵化环道8组,繁殖斑、花鳜鱼苗200万尾,年产值200多万元;2011年进一步开拓市场,增选10组斑鳜亲鱼,繁殖鱼苗300万尾,年获纯利润60多万元;基地合作社现有会员30人,带动周边200多农户从事鳜鱼养殖,养殖水面达1.6万多亩,户均年收益3万多元,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今年4月,区、镇农委组织全区养殖户100多人到基地现场观摩,受到了高度评价,当场就有多个养殖户与基地签订了鱼苗供应协议。
谈到创业的艰辛,**每每总是由衷地对人说,没有党的富民政策,没有“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实施,没有**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关心指导,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果。饮水思源,富而思进,**表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将带领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作为自己的最大目标,以此回报党组织的关怀和群众的信赖!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三)
在密山市兴凯镇一提起xxx,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而且还是一个带领全村共同致富的好党员、好村党支部书记。xxx今年51岁,在任xx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他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在带头致富的基础上,积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使全村走上了一条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xx村也成为农村发展经济的一颗闪耀的新星。截止2004年末,他本人固定资产已经达到105万元,年收入达到109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5万元。xx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比1997年翻了两番。
“要想做一名好的村党支部书记,就必须让自己成为带头致富的能人”
xx村共有居民240户,1130口人。全村耕地面积5850亩,平均每人耕地面积4.3亩。十几年前,全村人均收入仅为900元,集体外债20多万元,村民住宅都是破旧的土房,社会动荡不安,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在这种艰难的状况下,1997年xxx担任了xx村党支部书记,他想只有自己先致富,才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从而改变本村贫困的面貌。他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积极探索兴村富民的新路子,无论是养奶牛、养汽车、承包农场地还是购置大型机械、山上造林、兴修水利,他都不怕风险,带头走在前,走别人不敢走的路,率先垂范地带头苦干。截止2004年底,他本人除承包本村集体土地38亩以外,又承包农场稻田1100亩,旱田500亩,当年生产水稻90万斤,大豆15万斤,种植业收入为93万元。
几年来,他投资28万元,购置了“804”型、“654”型大型农机具二台套,联合收割机二台,小型拖拉机三台,还有原苏联产100马力链轨拖拉机一台,机车年收入4万元。2002年他又投资10万元,新建砖瓦结构加米厂房200平方米,安装了中型水稻加工机械,年产大米36万吨,年创收入10万元。2003年投资4万元,荒山和退耕还林300亩,年可创收2万元。2004年xxx按照市“兴畜富民”的工作布署,又率先投资20万元,建起了500平方米的牛舍,又投资20万元在吉林省订购了“西门塔尔”牛70头和母猪10头,计划12月份运回饲养。
xxx全家8口人年可收入109万元,平均人均纯收入4.5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是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干部的责任”
xxx同志致富不忘乡亲,他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为党员干部做出了楷模。xx村共有党员35名,他首先带领全体党员开展“增、联、创”主题教育活动,为全体村民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服务到家,想群体所想、急群体所急,为全体村民办实事。他看到有的农民土地面积少,就亲自到附近农场给农户联系承包土地,缺少资金他帮助联系贷款,对那些无能力户,他除亲自担保贷款外还借款给他们,每年共计为农户贷款120多万元,自己借给贫困户10多万元,解决了农户的资金问题,使全村外承包土地超过了本村土地面积,达到了6000多亩,仅此一项每人每年可增收1000多元。
xxx的大型农机具,每年低价为村民作业从不多收分文,贫困户没钱他就主动帮助免费收割。2002年因首先帮助村民收割水稻,自己家的300多亩水稻被大雪捂在地里,造成颗粒无收,但是他不后悔。他说:我损失300亩水稻不影响我的生活,但是贫困户损失10亩地,一年的生活就会很困难。他这种共产党人的舍已为人精神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xx村贫困户张振甲、郝清忠、林兆洪、会树德是xxx的帮扶户,他不但每年拿出几千元补助他们,而且在种地技术上给予指导,积极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使他们通过发展养牛、养羊、养鹅等畜牧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两年来,他们已全部脱贫。
为解决群众卖粮难问题,每年卖粮季节他就带领党员干部昼夜守候在粮库为群众卖粮,一蹲就是二十几天直到全部卖完为止,有的农户没车拉粮,他就主动出车。使xx村每年粮食都是先卖完,卖好价,增加了农民收入。
xxx常说:自己做为一个党员,一个村党支部书记,自己富裕了,更要考虑到让全村村民富裕起来,让那些贫困户富裕起来。他为贫困户党员陶玉山还清贷款2万元。2004年一年为村民担保贷款129万元,其中联合党员担保44万元,为贫困户担保贷款14万元。在xxx的带动下,党员郝万顺、郝万明、王长海、单会昌、李贵波、于长江、朱明秋等党员,不但自己过上了富裕生活,而且在村民的致富上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党员在农村的模范先锋作用。
“要做到村民长期共同富裕,就要加大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实现村远景目标的大手笔”。
自1997年xxx自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在抓村民共同致富的同时,加大了农田基本建设的工作力度。一是投资21多万元,共挖掘改造水利沟渠6500延长米,清淤10000延长米,改造低产水田3000亩,不但为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使每亩水田可增收近100元。二是调整农业结构,加大了畜牧业的生产投入。xxx为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35万元,为村民购回优质奶牛40余头,尤其是为专业户李玉柱提供贷款,养殖奶牛50多头,收到了较好的效益,使其当年收入达10万多元。三是发挥资源优势,壮大集体经济。xxx带领全体村民认真研究确定壮大集体经济的项目,充分发挥本村的资源优势,利用村里2000多亩荒山进行植树造林。但有的村民认为种树效益低,种树又缺乏资金等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xxx率先出资二万元购树苗,又通过银行贷款和群众集资的多种形式筹资10万元,当年栽树500亩。在xxx的带动下,几年来反复投入种植,截止2004年底,xx村已有林地面积1700亩,总价值可达340万元。近年来,林业收入见成效,不但还清了原欠的债务60多万元,还利用林业收入,投资水利设施建设21万元。维护道路投资4万元,电话投入3万元,电路改造3万元,自来水改造投入2万元。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为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春天的耕耘终于迎来了硕果累累的金秋。xx村在xxx的带领下,农民收入不断提高。xx村今年总收入已达750万元,其中畜牧业收入225万元,占总收入的30%,种植业收入380万元,占总收入的50%,在种植业收入中外包地收入达到了19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
随着村民收入的提高,村民的社会福利事业也在不断提高,现在xx村有线电视入户率为94%,电话入户率达到了98.5%。全村共有机动车370台套,轿车6台,摩托车110台,贫困户由过去的40户减少到2户。
以上就是有关的事迹材料。
上一篇:致富能手先进事迹
下一篇: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