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网 > 家庭致富事迹 > 致富典型先进事迹材料

致富典型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网分享
  
  是塞北那广袤的大地,给了他博大宽阔的胸怀,是洮儿河那清澈的河水,哺育了他纯朴深厚的情感,他是东北大地上一头“拓荒牛”,以不懈追求的精神,在这片无垠的黑土地上,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献,实现着人生一个又一个追求,谱写了一曲曲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歌。他就是刘洪伟,金祥乡乌兰村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实现致富的梦想
  刘洪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吃过苦,受过累,过过穷日子,知道穷是什么滋味,自他懂事那时起,他就发誓要让父母跟着自己过上好日子,不再吃苦受累,为了实现这久久珍藏于心底的梦想,他不断地追求、拼搏进取,终于圆了他的致富梦。
  刘洪伟因家境贫寒,中途辍学,初中没有毕业,就跟着父亲学种田。从父亲的身上,他学到了许多种田的知识,也从父亲那布满皱纹的额头上读懂了人生,知道如何去做人,去干事。那时农民种田都是凭着经验,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科学,更不会用科学办法去种田,因此种出的稻子产量低、质量差,卖不上好价钱,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也只能是勉强养家糊口。刘洪伟心想:“就这么个种法,啥时候能改变家中贫困的现状,何年何月才能脱贫致富呢?”他决心走科学种田、科学致富的道路。于是,一有空,他就钻进书堆里,刻苦学习,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从水稻的田间管理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不仅成了村里科学种田的能手,也使自己种的稻子产量高、质量好,每年都能卖上好价钱,年纯收入都在两万元左右,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地红火起来,不但买了一台农用拖拉机,还有一定的积蓄。本文转载自www.sjclw.net事迹材料网
  辛勤的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时的刘洪伟信心更足了,品尝着成功的喜悦,带着无限的希望,又向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了。为了探索新的致富门路,刘洪伟整天坚持看电视、看报纸,四处打听致富信息,寻找新的致富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刘洪伟在一张报纸上无意中得到了一则消息,“内蒙古大米销售较好,且市场潜力大。”便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开个大米加工厂,一来可以挣钱,二来还能帮助村民解决卖粮难的问题,一举两得,是个好主意。”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开大米加工厂至少需要七、八万元,刘洪伟掏出了家中所有的家底也不到4万元,为了筹措余下的款项,刘洪伟,起早贪黑,跑东家借西家,少到百捌拾元,多到成千上万,该借的都借了,该想的招也想尽了,好不容易筹聚了8万多元钱。他盖起了150多平的大米加工厂房,安装了变压器,拉起了600多米的高压线,购买了一台大型磨米机,就这样,1997年,刘洪伟的大米加工厂正式营业了,年加工大米100多万斤,年创收近3万元。开大米加工厂头两年效益还不错,但后来随着加工大米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加工厂的效益也不再象从前那样好了,为了使自己的大米加工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受住考验,立于不败之地,他开出了三大药方:一是争取好的货源,二是严把大米输出关,三是抢占有利市场。药方开出,对症下药,立刻见了成效,很快扭转了大米加工厂效益下滑的势头,使自己加工的大米远销包头、突泉和乌兰浩特等地,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可信度,保持了米厂原有的良好发展势头。
  在乌兰村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人均耕地多,大多是水田,因此种稻子的人特别多,每到收割季节,农民都愿意用收割机来收割,而乌兰村收割机又特别少,仅为4台,根本满足不了需要,收割机自然就成了“抢手货”。刘洪伟认为这是个挣钱的好门路,便投资24万元购进了一台从日本进口的收割机,进行水稻收割。为了赢得更大的市场,争取更多的用户,他一改别人“先给钱后干活,有钱才给干活”的做法,坚持加班加点地帮助村民收割,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给,不仅为村民实现增收赢得了时间,也使自己年创收达到8-9万元。
  到2001年底,刘洪伟已是家财万贯,家庭固定资产达60万元,家庭年收入超10万元的富裕大户,家人和不少好友都劝他“洪伟,也该歇歇了,别老折腾了,万一有个损失,辛辛苦苦多年就白忙乎了,知足吧!”“是该知足了,可他们那知道我刘洪伟在想什么呢?没有钱的日子我过过,知道是什么滋味,但要干一番大事业,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刘洪伟心里最清楚,要想帮助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还得拚命地挣钱。”于是,刘洪伟又把致富的目光锁在了发展养殖业上。2002年,刘洪伟又投资9万多元,盖起了5间130多平方米的牛舍,从山东引进了26头西门达尔、夏洛来品牌肉食牛。养牛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为了尽快地掌握好这门养殖技术,他花了近1000元钱,购买了《养殖饲料的配制》、《牲畜的养殖及病疫的防治》等书籍和有关光碟,晚上坚持学习,白天忙里偷闲到吉林省畜牧业学校去请教,他谦虚好学的这股劲深深地打动了学校领导,对于刘洪伟,不管他什么时候来,也不管他来时学校有多忙,学校都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总是一路“绿灯”,积极帮助解决养牛方面的疑点和难点问题,回到家中,刘洪伟对老师们讲的每句话都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理解,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过,几乎达到了痴迷的地步,有时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连觉都顾不上睡。辛勤的汗水终究换来丰硕的回报,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和实践,刘洪伟较好地掌握了养牛的技巧及病疫的防治方法,使自己的养牛事业得到了顺利的发展,实现每头牛每年创收1000元。
  几年下来,刘洪伟已成为金祥乡远近闻名的致富大户,2003年他被评为全区党员致富模范,这为他实现人生的理想和追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他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征途中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履行好党员的职责
  “我是一名党员,党员就应当为党分忧,为政府出力,关键时候还要挺身而出,冲在最前头,作好群众的表率,履行好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本文转载自www.sjclw.net事迹材料网
  1998年,对于刘洪伟来说,是他有生以来最难忘的一年,也是他为村上办的第一件大好事,当时的乌兰村没有一条象样的路,村民出出进进很不方便,买点啥卖点啥只能靠一条扁担、两个筐,不但辛苦,而且效率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经济的发展。“乌兰村太需要一条路了”,这在当时的乌兰村上上下下形成了共鸣,可就是苦于没有钱,便一直成了当时村干部心头的一块“心病”。恰逢这年沈阳某机械工程队来乌兰村修建国堤,当时村党支部书记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便主动地找到了工程队领导,希望他们能够帮助修一条宽8米,长1000多延长米的村道,而且价格要便宜点,经协商,工程队领导答应了,但必须是先付款后修道,否则,就“搬师回朝”,“难就难在这钱上,上哪儿去借这一万多块钱呢?”就在这左右为难的关键时刻,村党支部书记想到了刘洪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刘洪伟,洪伟早已料到,二话没说,便把已经准备好的一万多元钱交到书记的手中说“书记,你看够不,不够再来找我,你们是在为咱老百姓办好事,我是一名党员,也有这个义务,这也是我的职责。”刘洪伟的慷慨解囊,去了当时村干部心中久拖未决的一块心病,也圆了乌兰村几代人渴望已久的梦,乌兰村终于有了一条象样的路,村民们不必再为下雨出门难发愁了,如今这条路路面宽阔平坦,路旁绿树成荫,成了乌兰村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纽带和桥梁,被村民称为“致富路”。
  在农村,村民交不上农业税是常有的事,为了不影响乡里和村里缴税工作的进度,刘洪伟积极帮助乡、村干部排忧解难,主动承担起做好税源补充工作,每次少则300--500元,多则3--5万元,他从来没犹豫过、后悔过,由于他的大力支持,在农业税收缴上村里总是走在全乡的前列,年年是乡里缴税先进单位。
  2003年,全区开展了“村屯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这次活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涉及的面广,牵涉到的人多,因此工作难度特别大。为此,村里多次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号召全体村民要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村屯改造的战斗中来,同时要求全村党员干部要首先带头,在村屯改造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是一名党员,在这个节骨眼里,在组织最需要、最关键的时候,我必须冲在最前头,为村民带好头,作好表率”。为支持和配合村党支部、村委会抓好这次村屯改造工作,刘洪伟带头扒掉了自己家中新建的仓房,并无偿资助2000元,作为村上村屯改造所需经费,为圆满完成区委、区政府赋予乌兰村的村屯改造任务,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体现了当代农民党员的风采。
  尽好为民的心愿
  刘洪伟,他富了,但他没有忘记乡亲们,始终把实现村民尽快脱贫致富作为自己为之追求和奋斗的心愿。为了让更多的乡亲早日摆脱贫穷,走向富裕,几年来,刘洪伟累计为村民提供各种急需资金10多万元,帮助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近100件,在刘洪伟无私的支助下,先后有5户村民实现了脱贫,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村民刘祥家境贫寒,生活较为艰苦,结婚后,为这本不富裕的家庭又增添了新的负担,带来了更大的债务,面对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小两口几经彷徨几度消沉,是刘洪伟重新点燃了他们生活的希望,鼓起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帮助他们支撑起了这个家。刘祥趟地没有工具,刘洪伟就开着自己的拖拉机帮助趟地,种田没有钱买种子、农药和化肥,又是刘洪伟帮他买好送到家中,98年刘祥投资发展养牛业,刘洪伟又一次性借给他2万块钱。自97年以来,刘洪伟累计为刘祥提供扶贫资金5万多元,帮助刘祥发家致富,使刘祥彻底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路,2002年,家庭年收入达到近6万元,成了村上的富裕户。
  1999年,刘洪伟投资1万多元,在村上开了一个农机修理部,充分发挥自身平时在农机修理中积累的经验和掌握的技巧,每年义务为村民修理农机具30多件(套),较好地保证了村民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2002年,村民黄喜春耕备耕缺乏资金,刘洪伟就主动到乡信用社做担保,帮助黄喜贷款2000多元,并以同样的方式,还先后帮助5户村民贷款5000元,较好地解决了村民春耕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本文转载自www.sjclw.net事迹材料网
  刘洪伟办大米加工厂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更多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为村民解决卖粮难的问题,他每年都已高出市场的价格,收购村民的稻子,统一进行加工和销售,既实现了村民增收,又较好地解决了村民卖粮难的问题。自从刘洪伟开办了这家大米加工厂,村民不再为卖粮犯愁了,都说我们村上有个“刘保险”。
  刘洪伟虽然没有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读过多少书,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扎根故土致富,不忘党的恩情,不忘生他养他的这方水土,不忘养育他的父老乡亲,把实现乡亲们的共同富裕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和理想,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无限赤诚和对村民的热爱、对社会事业的关心,忠实地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爱谱写心中那永远的歌。
  
上一篇:致富军人先进事迹材料
下一篇: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 联系客服

    微信号:yzbxzcom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