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网 > 家庭致富事迹 > 一位农民党员的致富先进事迹材料

一位农民党员的致富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网分享
  
  在三合乡西宝山村,提起党员致富模范王秀海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不甘贫穷,勤劳苦干,以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带头走上致富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帮贫扶困,心地善良,敬老爱幼,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展示了一名当代共产党人的别样风采。
  一
  三合乡西宝山村地处偏僻,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利。包产到户前,王秀海祖孙几代一大家子人,一直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改革开放,土地包产到户,王秀海家分得了8垧薄拉地,从此,他有了施展拳脚的天地。他率先打破了几十年不变的传统种植习惯,根据当时市场需求和当地土质情况,开始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花生、绿豆等经济作物,并获得了好收成,年可收入万元左右,这在当时是打破了历史记录的好收成。王秀海的成功,仿佛使西宝山这块贫瘠的土地获得了新的生命,也仿佛给西宝山的村民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让他们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
  在王秀海的影响和带动下,村民们积极效仿,纷纷开始种植经济作物,仅几年时间,全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就形成了一定规模,村民们的收入逐年增加,初步摆脱了贫困,过上了温饱生活。
  二
  1984年初,也就是包产到户当年,头脑灵活,思想解放的王秀海,率先在村里开办了小卖店。不要说这是全村首家个体小卖店,在当时全三合乡也只有他这一家。这个小卖店,不仅方便了全村人的生活,也给王秀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年末一盘点,王秀海万万没想到,开小卖店一年纯收入7千多元,几乎赶上了自己那8垧地的收入。除此之外,王秀海还大力发展家庭养殖业,养母猪、肥猪10多头,养羊60余只,养牛10多头,仅养殖业年收入就达5千多元。几年时间,靠勤劳苦干,王秀海很快摆脱了贫困,成了当时村里年收入超万元的首富户。
  1988年,王秀海花2万多元钱盖起了全村最漂亮的3间砖瓦房,同时修建了砖院套,不但没有欠外债,而且家里还有剩余,这在当时是别人做不到的,甚至很多村民连想都不敢想。
  1995年,王秀海看到村民上城里买柴油比较困难,一是价格较高,二是运输不方便,另外,求车或雇车,花费也比较大,于是他就想方设法与白城石油公司取得了联系,在他家设了个柴油销售点。1996年,王秀海看到村民卖粮比较困难,就多方找门路,疏通关系,通过亲戚朋友的牵线搭桥,终于与市外贸局建立了关系,每年秋冬时节,粮食收购旺季,外贸局就到他家设点收购粮食。这不仅为村民解决了卖粮难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就这样,靠卖柴油和帮助收购粮食,一年下来,王秀海能增加收入1.5万元以上。加上种地、开小卖店等收入,到1996年时,王秀海一年的纯收入超过了3.5万元。当年,大儿子准备结婚,他花费5万多元给儿子盖起了砖院套、砖仓房、砖圈舍等家居生活一应俱全的三间半新房,给儿子办完婚事,总计花费8万多元也没拉下一分外债。
  通过帮助外贸局收购粮食,王秀海逐渐摸清了经营路子,于是,1999年他花4万元钱买了台“半截子”车,开始单独搞起了粮食收购。由于王秀海做买卖不投机,讲诚信,重商德,受到了客商的普遍信任,很快与齐齐哈尔、哈尔滨、河北等地的客商建立起了稳固的购销关系,顺利打通了粮食销售渠道,并很快形成了购销两望的喜人局面。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到收购季节,除了自己家人外,王秀海都要雇请十几个人做帮手。如今,王秀海仅靠收购一项,年收入就能达到8万元。
  三
  十几年来,王秀海靠种地起步,靠多种经营发家致富,积攒下了超过20万元的家业,成了全乡出名的致富能人和致富带头人。
  王秀海是个吃苦耐劳,非常勤奋的人。
  夏日里,他每天三、四点钟天刚放亮时就起床,到田地里侍弄庄稼。烈日炎炎下,人们会时常看到他辛勤劳作的身影。数九寒冬,他每天都顶着刺骨的寒风,走屯串村去收购......
  王秀海是个朴朴实实,非常节俭的人。
  一身衣服,冬去春来,他可以穿上好几年。一双皮鞋,修修补补,他也不舍得扔掉。是因为他小抠吗?不是。是因为他怕露富吗?也不是。这是他几十年养成的良好品质。
  王秀海对自己很吝啬,但对乡亲们却很大方。村民们都说:“王秀海心地善良,是个热心肠人。他为人仗义,是个非常讲究的人。”确实,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1985年春节前夕,王秀海的朋友刘广忠,要从南方往白城发菜,需要1万多元资金。当时一下子要借到这么多钱是很困难的,刘广忠实在没了办法,明知道王秀海家也没有钱,报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了王秀海。王秀海二话没说,放下手里的活,就去四处求借,当把1.7万元现金交到刘广忠手里时,刘广忠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用这笔钱做底垫,刘广忠一个冬天就返了本,而且净挣了1万多元。
  2000年,邻居赵晓江的母亲得了病,急需住院抢救治疗,却因家中没钱,无法送母亲去医院。王秀海听说后,立即从家里拿出3000元钱借给赵晓江,使他的母亲得到了及时治疗,转危为安。老太太出院后,逢人便说:“是秀海救了我的命啊!”当年年末,赵晓江家农业税交不上,也是王秀海替他交的。2002年,赵晓江要发展养羊,王秀海又一次解囊相助,借给他4000千元钱。
  邹立义为了给父亲治病和发送父亲,家里造得很空,2002年春耕时,手头一分钱也没有,王秀海通过熟人帮忙,给他赊来了化肥、种子,使邹立义按时种上了地。
  2002年,本村富立民想发展养羊,但却没有资金,把想法跟王秀海一说,王秀海一下子给他拿了1.3万元钱。富立民用这笔钱购买了45只羊,到今年,已发展了近百只羊,基本还上了本钱。
  1999年,刘全珍家盖房时,向王秀海借了2000元钱,去年秋收后,刘全珍卖了粮,才攒够了2000元,并主动给王秀海送了过来。按理说这钱已经借出好几年了,王秀海收回也是正常的,可王秀海知道刘全珍家生活不宽裕,就说:“全珍,我知道你家里缺钱,你不用着急还我。再说,我现在也不用钱,就是用钱也不差你这点,你先拿回去用吧。”就这样,刘全珍含着感激的泪水,把这2000块钱又拿了回去。
  这些年来,村民无论谁家有事,只要求到王秀海,他总是尽全力给予帮助,少的三头二百,多的四千五千,他总是有求必借。王秀海借给别人的钱,从没要过1分利,从没讲过一点代价。到如今,他借给别人超过5年还没有拿回来的钱就有3万多元。
  在扶贫帮困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秀海做得无可挑剔。在帮富带富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秀海更是率先垂范,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付印全、赵子江等十多个村民,看到王秀海搞收购挺挣钱,也想试一试,王秀海就积极鼓励他们去做,让他们自己出去收购,他负责给销售。
  王金昌、程万革、张福林、高长贵等几人,想搞收购,但自己又没有本钱,王秀海就借给他们每人2~5千元本钱,让他们搞收购,有时还给他们提供麻袋、车辆等,极力扶持他们致富。在王秀海的大力帮助下,这些人每年冬季搞收购,都能多收入4、5千元。从98年起,每到收购季节,王秀海都要为他们无偿提供3万元左右资金,让他们进行周转。
  如今,王秀海不但自己成了农副产品购销大户,而且在他的带动下,西宝山村搞收购的人越来越多,已发展到了20来户。这些村民,原来生活都比较困难,自从跟王秀海搞收购以来,每年都能多收入5~7千元钱,相继都摆脱了贫困,有的盖了砖房,有的买了四轮车,都过上了比较殷实的日子。
  常言道,同行是冤家。一个小小的西宝山村就有20来人搞收购,而且是王秀海带出来的,难道他就不怕自己的生意被抢吗?可王秀海并不这么想,他说:“看到村民们生活困难,我恨不得一下子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过去农闲时,人们都干呆着不想事做,如今,有这么多人思想开了壳,改变了过去猫冬受穷的习惯,主动找事干,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愿意帮他们,我盼着全村人都能早日发家致富。”这朴实而平凡的话语,透出了王秀海对家乡父老兄弟的深切关爱,透出了王秀海那有如大海般博大的心胸,透出了王秀海那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怀。
  四
  王秀海不仅是个致富能手,是个带富楷模,他更是尊老爱幼的典范。
  王秀海与妻子结婚30多年来,始终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几十年如一日地尽着孝道。今年四月份,他的老母亲高寿90过世了,对同样90高龄的老父亲,他们夫妻照顾得更加周到了。王秀海的大儿子虽然结婚几年了,也有自己的住房,但始终与他们老两口生活、吃住在一起,不愿意分出去单过。这些年来,王秀海上孝高龄父母,下爱满堂儿孙,一家7、8口人,一直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从来没因家长里短闹过矛盾和任何纠纷。王秀海夫妇的贤孝美德,不仅传给了他们的儿孙,也赢得了十里八村乡邻的普遍赞誉。他们的良好家风,默默地熏陶和感染着西宝山的每一户村民,在他们的影响下,全村没有一户不赡养老人的,整个村子,尊老爱幼的屯风非常浓厚。
  1995年以来,王秀海先后多次被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2001年,他家被评为洮北区十星级文明户。2003年,他又被光荣地评选为洮北区党员致富模范。
  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看品行。王秀海宛如一朵映日荷花,别样鲜红。
  
上一篇:一位农民的致富先进事迹材料
下一篇:党员致富模范的先进事迹材料
  • 联系客服

    微信号:yzbxzcom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