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德育先进集体申报材料全员德育师生共进
事迹材料网分享
2009德育先进集体申报材料全员德育师生共进
——上海市民星中学申报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材料
民星中学2009年11月
上海市民星中学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等文件的要求,切实突出德育首要地位,创造性地开展本单位的德育工作,在多方面多层次取得显著成绩,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杨浦区行为规范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德育就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其目的是“育德”。以往在教育青少年学生方面,存在着误区,往往形不成合力,削弱了德育功能。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德育工作,经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落实和强化,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下面就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成效做简单介绍。
一、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分年级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德育教育
学校“弘德笃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强调了德育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为此,学校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特点,确定了不同年级德育工作的重点。
1、高一年级德育重点是“信心与习惯的重建”。注重师生互动和自信心教育,以有计划、有步骤的系列主题教育为抓手,学校通过开展“教师家访”、“校史介绍”、“自我认识”、“军训锻炼”、“初高中教学衔接”、“校风学风学习”、“校园电视台的运行”等活动,打开学生心结,使得高一新生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能,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上取得成绩注入了信心与活力。
2、高二年级德育重点是“恒心与态度的重建”。注重鼓励学生和端正态度教育,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系列以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的活动。通过“年级学生大会”、“学生座谈会”、“年级教师分析会”等,继续强化学风教育,依托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各类数据,找出学生学习方面的薄弱环节,帮助学生制定补缺计划;利用“学农与课题研究”、“与名校互动”、“优秀作业展示及评比”、“主题班会(学习方法交流等)”等主题进行具体分析,重建了学生学习的恒心,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与自主分析中,找到自我进步的动力。
3、高三年级德育重点是“决心与目标的确立”。注重心理关注和制定目标教育,结合高考设计“我的理想我实现”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榜样形象”、“新起点、新高度、新挑战、新希望”、“心理疏导”、“分层辅导”、“十八岁,我成年了”等活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并树立努力拼搏的决心,充分利用一切有利资源,使每个学生确立适切自己的发展目标,给高三学生信心和鼓励,给高三同学以激励,为学生的进步,提供了更加有动力的引擎,为学生的成长,插上了翅膀。
二、构建学生自主管理体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根据“教为不教,学为再学””的思想和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民主、和谐、自主的管理思想,学校形成了教代会、学代会、家委会等共同参与的学校民主管理机制。这一管理机制,调动了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使学校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由民主选举出的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监督委员会成立以来,在涉及学生的重大议题(如:评优推荐、表彰处分、规范收费、校服制订等)上,为学生自主管理搭建了平台。学生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创立是学校实现和谐德育的一大尝试,它采取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使德育得以内化,将学生推上了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舞台,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实现自律,实现自我,最终成为和谐德育的参与者、行动者和受益者。学生的自主管理,还表现在学校开展的各项学生活动,由学生会通过招标后制定实施方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由学生会纪检部根据《学生一日常规》来进行,并进行评比表彰,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人翁的作用,激发了学生作为民星主人的意识。这一做法的本身就充满了教育内涵。
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和内容,通过校园网和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充分发挥了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不定期地将学校重大事项向委员们征求意见,形成管理共识,形成了家校之间的和谐管理,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有力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
三、抓紧节庆契机,以主题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学校抓住“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日、2010年世博会等国内外重大事件和节庆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学校利用校会时间和每周的升旗仪式等时间,通过演讲、主题发言、诗歌朗诵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在“全员德育”的实践中,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以模范带头的姿态带领学生参与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在“黄河大合唱”的排练和演出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一同经历从白天暴热流汗到夜晚寒风瑟瑟,始终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在“班班有歌声”校园艺术节上,全体教师加入到任课班级中去,共同唱响了一曲曲或优美或激昂或壮烈的红歌。在“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校园体育节上,师生一起排练入场式,在比赛中互相鼓励互相喝彩。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全校师生参与“我向祖国庄严承诺暨毛泽东诗词朗诵会”,在校长的领誓下向祖国庄严宣誓,重温毛泽东诗词,唤起大家珍惜幸福、为祖国振兴作贡献的情怀。在“迎世博三五行动”中,老师和学生一起挺起腰板练习礼仪、一起挥起扫把打扫社区、一起举起红旗维持秩序。这些主题活动融合了师生的歌声与笑声、联络了师生的认知与情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加强了德育工作的成效。
四、深入推进“全员德育”,共建师生和谐之风
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德育工作中作用甚大,教育效果最强烈、最直接、最生动,因此,学校自2007年开始开展全员德育工作,提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口号,将德育的核心作用渗透在全体教职工的教学和管理之中,体现在教职工的师德规范之中,落实在学生德行、学业进步之中,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构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做到“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以敬业的精神感染学生,以严谨的态度指导学生,以文明的言行对待学生”,使“全员德育”的理念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1、全员值勤、礼仪规范
每学期列出《全员值勤表》,每位教职员工都参与到早晨校门口值勤的工作中。教职员工都已经树立起“我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为学生树立起了良好的师德形象。无论何时,老师都能主动向学生问好,学生在每年的校外活动中,都得到相关部门的称赞。今天,只要你走进民星中学,你就能充分感受到一道师生共讲文明的风景线。
2、师生结对、校风良好
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与“特别关注生”的结对活动,有“经济帮扶”、“思想帮扶”、还有“学习帮扶”等。从一开始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与困难学生结对扩展到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及所有任课老师分别与困难学生结对。多年来学校总共有82位教师与学生结对,总计开展谈心活动2460次左右。学校在社区赢得了“风气好、管理严、有成效、家长放心”的良好口碑。
3、师生互动、增进和谐
与学生共同参与学校活动是学校全员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学校创设多种场景,提供师生互动的机会。如:任课老师参与以班级为单位的项目创建活动,让每一位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都能关注班级的创建活动。每年师生一起参与大型活动,互相加油,互为裁判。党团员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每月一次慰问民星二村孤老的活动,学生从老师处学会了与人相处、奉献爱心。班级任课老师每学期主动参与班级主题班会并在班会上表演节目、与学生畅谈理想;在课余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帮助,主动为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这些互动载体不断地提升学校教师的师德修养,也让学生学到了如何规范自我行为,培养自立自律的意识,形成师生互育的德育特色。
4、班级管理制度改革与探索
在“人人都是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已深入人心之际,为进一步深化“全员德育”的内涵,学校自2009学年对高一年级现有的班级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立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制度,建立在教师集体负责的基础上,先合作再进行分组,强调合作基础上的分组。这种将班级学生分成各个团队的学生管理与指导制度,是让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班级学生的管理与指导最有效的制度的尝试。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学校充分研究了实际情况,充分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在实践中逐步推进,力求摸索出一条适合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
经过多年来全员德育工作的实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全校教职员工都充分认识到全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起了“我是一个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并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加以贯彻与落实。学生在教职员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影响下,更加尊敬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增强了学生自立自律的意识,增进了师生间的和谐相处。学校在“上海市文明单位”、“杨浦区行为规范示范校”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德育工作,创建和谐文明的教育环境。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相信民星中学的道路会越走越好。
——上海市民星中学申报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材料
民星中学2009年11月
上海市民星中学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等文件的要求,切实突出德育首要地位,创造性地开展本单位的德育工作,在多方面多层次取得显著成绩,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杨浦区行为规范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德育就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其目的是“育德”。以往在教育青少年学生方面,存在着误区,往往形不成合力,削弱了德育功能。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德育工作,经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落实和强化,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下面就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成效做简单介绍。
一、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分年级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德育教育
学校“弘德笃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强调了德育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为此,学校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特点,确定了不同年级德育工作的重点。
1、高一年级德育重点是“信心与习惯的重建”。注重师生互动和自信心教育,以有计划、有步骤的系列主题教育为抓手,学校通过开展“教师家访”、“校史介绍”、“自我认识”、“军训锻炼”、“初高中教学衔接”、“校风学风学习”、“校园电视台的运行”等活动,打开学生心结,使得高一新生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能,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上取得成绩注入了信心与活力。
2、高二年级德育重点是“恒心与态度的重建”。注重鼓励学生和端正态度教育,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系列以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的活动。通过“年级学生大会”、“学生座谈会”、“年级教师分析会”等,继续强化学风教育,依托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各类数据,找出学生学习方面的薄弱环节,帮助学生制定补缺计划;利用“学农与课题研究”、“与名校互动”、“优秀作业展示及评比”、“主题班会(学习方法交流等)”等主题进行具体分析,重建了学生学习的恒心,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与自主分析中,找到自我进步的动力。
3、高三年级德育重点是“决心与目标的确立”。注重心理关注和制定目标教育,结合高考设计“我的理想我实现”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榜样形象”、“新起点、新高度、新挑战、新希望”、“心理疏导”、“分层辅导”、“十八岁,我成年了”等活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并树立努力拼搏的决心,充分利用一切有利资源,使每个学生确立适切自己的发展目标,给高三学生信心和鼓励,给高三同学以激励,为学生的进步,提供了更加有动力的引擎,为学生的成长,插上了翅膀。
二、构建学生自主管理体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根据“教为不教,学为再学””的思想和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民主、和谐、自主的管理思想,学校形成了教代会、学代会、家委会等共同参与的学校民主管理机制。这一管理机制,调动了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使学校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由民主选举出的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监督委员会成立以来,在涉及学生的重大议题(如:评优推荐、表彰处分、规范收费、校服制订等)上,为学生自主管理搭建了平台。学生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创立是学校实现和谐德育的一大尝试,它采取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使德育得以内化,将学生推上了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舞台,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实现自律,实现自我,最终成为和谐德育的参与者、行动者和受益者。学生的自主管理,还表现在学校开展的各项学生活动,由学生会通过招标后制定实施方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由学生会纪检部根据《学生一日常规》来进行,并进行评比表彰,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人翁的作用,激发了学生作为民星主人的意识。这一做法的本身就充满了教育内涵。
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和内容,通过校园网和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充分发挥了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不定期地将学校重大事项向委员们征求意见,形成管理共识,形成了家校之间的和谐管理,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有力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
三、抓紧节庆契机,以主题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学校抓住“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日、2010年世博会等国内外重大事件和节庆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学校利用校会时间和每周的升旗仪式等时间,通过演讲、主题发言、诗歌朗诵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在“全员德育”的实践中,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以模范带头的姿态带领学生参与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在“黄河大合唱”的排练和演出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一同经历从白天暴热流汗到夜晚寒风瑟瑟,始终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在“班班有歌声”校园艺术节上,全体教师加入到任课班级中去,共同唱响了一曲曲或优美或激昂或壮烈的红歌。在“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校园体育节上,师生一起排练入场式,在比赛中互相鼓励互相喝彩。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全校师生参与“我向祖国庄严承诺暨毛泽东诗词朗诵会”,在校长的领誓下向祖国庄严宣誓,重温毛泽东诗词,唤起大家珍惜幸福、为祖国振兴作贡献的情怀。在“迎世博三五行动”中,老师和学生一起挺起腰板练习礼仪、一起挥起扫把打扫社区、一起举起红旗维持秩序。这些主题活动融合了师生的歌声与笑声、联络了师生的认知与情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加强了德育工作的成效。
四、深入推进“全员德育”,共建师生和谐之风
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德育工作中作用甚大,教育效果最强烈、最直接、最生动,因此,学校自2007年开始开展全员德育工作,提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口号,将德育的核心作用渗透在全体教职工的教学和管理之中,体现在教职工的师德规范之中,落实在学生德行、学业进步之中,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构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做到“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以敬业的精神感染学生,以严谨的态度指导学生,以文明的言行对待学生”,使“全员德育”的理念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1、全员值勤、礼仪规范
每学期列出《全员值勤表》,每位教职员工都参与到早晨校门口值勤的工作中。教职员工都已经树立起“我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为学生树立起了良好的师德形象。无论何时,老师都能主动向学生问好,学生在每年的校外活动中,都得到相关部门的称赞。今天,只要你走进民星中学,你就能充分感受到一道师生共讲文明的风景线。
2、师生结对、校风良好
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与“特别关注生”的结对活动,有“经济帮扶”、“思想帮扶”、还有“学习帮扶”等。从一开始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与困难学生结对扩展到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及所有任课老师分别与困难学生结对。多年来学校总共有82位教师与学生结对,总计开展谈心活动2460次左右。学校在社区赢得了“风气好、管理严、有成效、家长放心”的良好口碑。
3、师生互动、增进和谐
与学生共同参与学校活动是学校全员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学校创设多种场景,提供师生互动的机会。如:任课老师参与以班级为单位的项目创建活动,让每一位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都能关注班级的创建活动。每年师生一起参与大型活动,互相加油,互为裁判。党团员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每月一次慰问民星二村孤老的活动,学生从老师处学会了与人相处、奉献爱心。班级任课老师每学期主动参与班级主题班会并在班会上表演节目、与学生畅谈理想;在课余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帮助,主动为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这些互动载体不断地提升学校教师的师德修养,也让学生学到了如何规范自我行为,培养自立自律的意识,形成师生互育的德育特色。
4、班级管理制度改革与探索
在“人人都是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已深入人心之际,为进一步深化“全员德育”的内涵,学校自2009学年对高一年级现有的班级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立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制度,建立在教师集体负责的基础上,先合作再进行分组,强调合作基础上的分组。这种将班级学生分成各个团队的学生管理与指导制度,是让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班级学生的管理与指导最有效的制度的尝试。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学校充分研究了实际情况,充分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在实践中逐步推进,力求摸索出一条适合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
经过多年来全员德育工作的实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全校教职员工都充分认识到全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起了“我是一个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并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加以贯彻与落实。学生在教职员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影响下,更加尊敬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增强了学生自立自律的意识,增进了师生间的和谐相处。学校在“上海市文明单位”、“杨浦区行为规范示范校”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德育工作,创建和谐文明的教育环境。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相信民星中学的道路会越走越好。
上一篇:招商引资先进集体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