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吴焱先进事迹材料
驻村干部吴焱先进事迹材料
是习水县永安镇白鹿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也是该村第一书记。自今年驻村以来,他努力当好“服务员”、“调解员”、“办事员”,切实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急众之所急,做好群众“服务员”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一个县里来的干部,无亲无故却对我家的事这么记湖北松滋“人民的好干事”李文全
上心。”白鹿村核桃湾组村民陈应和说。
2000年,陈应和的妻子在干农活时,不小心将大腿摔骨折,自此全家重担就落在陈应和一人肩上。祸不单行,今年大年初二,当人们还沉浸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中,陈应和却在上山放羊时摔断了右手,上万元的治疗费让这个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更不幸的是陈应和从此不能从事重活,这个家便失去了顶梁柱。
在走访中,吴焱了解到陈应和家的困难,便主动担任起“服务员”角色,进民政、跑医院,为陈应和争取二次医疗补助款4000元,使其生活困难暂时得到解决。
吴焱认为,资金救助只能解决暂时问题,要让陈应和彻底脱贫致富,需“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调查,他为陈应和找到一条致富路子——培植花卉、嫁接果苗,并为陈应和寻苗源、送技术。
“有吴书记的帮助,他自己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陈应和欣慰地说。如今,在吴焱帮助下,数百株花卉、果苗正茁壮地成长,种植的兰花已开始销售,每天约有50多元收入。
常解百姓之忧,做好群众“调解员”
“吴书记帮我们解决了与学校的纠纷,也让我们认识到应该要支持学校教育的发展,让娃儿们有个好的环境,多学点文化,将来才更有出息。”村民许大洪感慨道。
原来,永安中学因修建围墙,与白鹿岗村民组发生占地纠纷,吴焱与村支“两委”人员深入农户家中,耐心地做群众思想工作,从学生安全谈到教育的发展,得到群众的理解。
为维护村民利益,积极与学校沟通,寻求赔偿。4月1日,永安中学与白鹿岗村民组57户农户达成调解协议,至此,这件长达半年的占地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翻开吴焱的民情日记本,里面记录着他驻村以来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3月28日,调解了徐家沟组李光强和李洪的土地界址纠纷;4月1日,永安中学与白鹿岗村民达成调解协议……”
“农村大多矛盾纠纷是因为村民之间互不理解,只要我们时代楷模朱彦夫站对立场,讲明白法规,摆清楚道理,矛盾纠纷就能解决,群众之间就会更加和谐。”吴焱说。
把群众当亲人,做好群众“办事员”
向家山组水池由于时间久,加之管理不善,导致废弃无用,该组370余人的饮水问题出现困难。为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吴焱“三进”县水利局,争取到对原废旧水池进行翻修项目。
为推进项目建设,他多方奔走,在路上“拦”下前往临近乡镇做规划的贵阳规划设计院同志,把他们请到向家山村民组设计水池及管道安装。目前,规划设计已完成,并争取县水利局资金8万余元,预计在6月份动工,7月份完工,将彻底解决370余人的饮水困难。
“真的没有想到,吴书记会如此尽心尽力地为我们办实事。”向家山组村民向开学从别人口中得知吴焱三次前往水利局争取项目,深有感触地说。
正是这样的作风,白鹿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把吴焱当着自家人,有事没事都喜欢给他打电话拉家常,嘘寒问暖。
“只有把村当家,把村民当亲人,把村民的事办实办好,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吴焱说,干好驻村工作是件两全其美的事,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时候,也提升自己服务群众的能力。
驻村以来,吴焱与白鹿村干部齐心协力,先后为白鹿村徐家沟小康路建设争取帮扶资金1.5万元,为向家山组争取学生上学人行小道硬化缺口资金2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硬化小康路4条2.12公里;争取县扶贫办资金60万元发展红心柚60亩3500株,得到县农广校支持套种西瓜50亩30000株,预计可实现年收入56.4万元……
记习水县永安镇白鹿村驻村干部吴焱
1米67的个头,皮肤黝黑,一身朴素的衣着,还有一个常年没离开过身的旧挎包。在习水县乡村的小路上、田间地头……他的身影人们早已熟悉。
他就是习水县纪工委副书记,永安镇白鹿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吴焱。
民生挎包:装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
今年3月,吴焱同全县1000多名县乡机关干部一样,带着党委政府的重托,背上挎包,坐上客车,开始他为期一年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
“既然来了,就要安心。只有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冷暖放心上,群众才会和你做朋友,把你当家人,有什么心里话才会给你说。也只有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吴焱的日记里,写着这样几行字。
“这里的群众当前最需要的是什么?群众对党委政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如何最美女孩:先进员工事迹材料范文才能让这里的老百姓尽快实现小康梦?……”一个接一个的疑问,吴焱实在坐不下来。刚入村,他简单布置一下寝室后,就马不停蹄开展进村入户走访。
向家山山高坡陡,十年九旱,村民饮水、农灌仅靠望天水解决。3月5日,是吴焱上任的第三天。在向家山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供该组人畜饮水的蓄水池年久失修渗透现象严重,池内干涸见底,80多户385人和400余头大小牲畜出现用水难题。为查明水池渗透原因,他与几位村民打着电筒,搭起楼梯,钻入近800立方米的池内,仔细查看渗透墙体,丈量裂缝尺寸,标识标记位置,与村民共商水池整治措施。
“修水池、安管道,把水引到家家户户,这是为群众办的一件大好事,可高达10余万的资金从哪儿来?”躺在办公室的床上,吴焱辗转反侧。
第二天一早,他拿着申请报告,乘客车就往县城赶。来到水利局,他把向家山组水窖险情,人畜用水困难及整修方案向水利部门详细汇报,第二天一早把水利局的技术人员请到向家山,实地察看病险水池的修缮,最终争取10万元项目资金为该组新建人饮工程。
“吴书记,我们祖祖辈辈的梦想今天如愿实现,你就是我们的恩人!”村民们无法掩饰内心那份久违的感激。
民情日记:记录群众疾苦和愿景
翻开吴焱的民情日记、工作笔记和驻村干部工作手册,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对走访村民的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帮扶措施和下步打算。
3个月时间,吴焱走遍了白鹿村14个村民组,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近200条,他那3本不离身越记越厚的民情日记里记着群众的疾苦、诉求还有致富的期盼。
徐家沟地漏组居住着43户人家268口人,由于不通公路,村民生产生活资料运输仍靠肩挑背驮。“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资金不足部分我想办法解决。”群众会上,吴焱的话激励着全体群众。“干!”村民的声音震天响。
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下,吴焱找熟人,问朋友,东跑西凑,终于找到1.5万元,及时解决了村民材料费困难。短短20多天,连接到43户村民家中的最后1公里水泥路终于打通了。
民心足迹:走进百姓心中
作为一名实职正科级纪检干部,吴焱走出干净舒适的机关办公室,放下干部的架子,把自己当着一名普通干部走进白鹿村,走进百姓心中。
“吴书记一个月住在村里至少都有24天。他白天下去走访,处理问题,有时处理矛盾最美护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纠纷很晚从村里回来还要召集我们班子同志学习。通过他的学习教育和示范带动,现在干部的作风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村支部副书记陈友刚如是说。
从入村的那一天起,吴焱从未在村办公室磨蹭过一天,无论晴天还是雨天,走村串户,走访百姓,嘘寒问暖,渴了喝几口随身带的水瓶,饿了吃几块饼干,累了就在路边石头上歇会。
3个多月来,吴焱率领村支两委干部先后硬化通组公路2.4公里,争取人饮工程资金10万元,受益群众1500余人,争取县扶贫办资金60万元发展红心柚60亩3500株,培训养羊大户100户,指导农户开展羊圈改造40余间,调处大小纠纷15件。
挎着包,手握民情日记,还有一摞摞为群众代办的证件和群众交给他的诉求材料、村民的帮扶名单、到县里争取产业项目经费的报告。村里的群众熟悉了,都称他叫“挎包干部”。
驻村干部真蹲真帮服务群众的好干部吴炎
为了彻底查清水池渗漏的原因,解决向家山村民组300多人的饮水问题。这天,习水县永安镇白鹿村驻村干部吴焱来到村民组,与村民一起走进近800立方米的渗漏水池,认真丈量裂缝尺寸,做好标识标记的位置。
“只有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吴焱在自己的驻村日记里这样写道。而像吴焱一样,按照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县直单位以上干部的要求,我市有5112名干部组成了992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把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作为自己践行宗旨、助推发展、转变作风、锻炼提升的重要平台,走基层、驻农家、干实事。
蹲得下、驻得实,你家他家“我的家”。驻村干部们视他乡为故乡,说农家话,干农家活,做贴心事,深入田间地头参与农耕生产,看望困难党员,拜访村组能人,了解村民愿望,真蹲实驻、定岗定位,担当起“第一责任”。今年端午节期间,汇川区泗渡镇遭受洪灾,9名驻村挂职干部以灾情险情为命令,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参与抗洪抢险工作,转移安置群众300多人,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冲锋在前、无怨无悔的精神打动了所有的群众。
访得多、判得准,社情民情“我的情”。帮助基层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对象、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敏感问题以及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逐一进行摸底排查,广大驻村干部切实掌握当地社情民情,力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绥阳县青杠塘镇驻村干部组建“助农春耕小分队”帮助群众抓春耕生产,并在排查到野茶村桐子湾组和陶家沟组因水源不足相互“争水”而引发纠纷的信息后,立即前往参与调解,组织双方群众座谈,"编外雷锋团"先进事迹有效解决了两个村民组长期以来存在的饮水纠纷问题。
理得顺、除得去,大事小事“我的事”。驻村干部们每天走访困难群众、五保老人、留守儿童家庭等,了解群众诉求,记好民情日记,把大事小事都当做“我的事”来对待、去处理。余庆县花山苗族乡人大主席宋永富2月被确诊为淋巴癌晚期,5月份癌细胞扩散恶化为鼻咽癌、肝癌晚期,在化疗期间,他仍心系工作、情系群众,记挂着自己联系的回龙村。“如果当时晓得他得了癌症,就不会安排连续7个小时的工作行程。”回想宋永富最后一次带病参会的场景,该村支书蔡德恩泪湿双眼。
“山岗上有我们的脚步,小河边有我们的理想。天地间有泥土的芳香,我心中有淳朴的老乡……”这首2012年贵州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干部萧静创作的歌曲《我把他乡当故乡》,如今在驻村干部的“营房”里广泛传唱。据统计,全市5000多名驻村干部已经走访群众39万人次、组织召开座谈会3000多场次、收集意见6596条,帮助群众办好事实事近6000件,帮助村级协调项目280多个、资金1900余万元。他们实实在在扎根农村、把农家当自家的精神,得到了群众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