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善洲的事迹
事迹材料分享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一)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淡泊名利,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永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
从担任县领导到地委书记,杨善洲从20多岁起就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他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很少呆在地委机关。保山有5个县,99个乡,每一个乡都留下了杨善洲的脚印。龙陵县木城乡不通公路,是最远的一个乡。他上任不久,便徒步4天进入木城乡。为提高亩产解决群众温饱,他亲自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直到现在,保山当地群众插秧还沿用这个方法。他还推动了“坡地改梯田”、“改条田”、改籼稻为粳稻等各种试验田。1978年至1981年,杨善洲事迹保山的水稻单产在全省一直排第一,1980年,全国农业会议在保山召开,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杨善洲则被人们称作“粮书记”。
工作35年来,杨善洲始终艰苦朴素,两袖清风,常年住在办公室旁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从不占公家一点便宜。他下乡,总像一个三人战斗小组,司机、秘书,一辆212吉普,其他随员一个不要。上路,直奔田头。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绝无例外。走到哪里,看到困难的人家缺衣少被,遇上哪个群众买种子、买牲口少钱,他就从自己兜里往外掏。有人劝他不必,他说:“我是这里的书记,老百姓有困难,我能看着不管吗?”
1988年6月,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为实践“帮家乡办点实事”和“只要生命不结束,杨善洲事迹简介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婉拒到昆明安享晚年的邀请,执意回到家乡施甸县义务植树造林。他把建林场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他常常替困难群众买粮食、种子、衣被,先后向省外灾区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捐款20多万元。艰苦创业20余年,使7.2万亩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绿装,活立木蓄积量经济价值超过了3亿元,同时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2009年4月,82岁的杨善洲将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并且谢绝当地政府的奖励。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他获得全国绿化奖章、首届中华环境奖提名奖,荣获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二)
在杨善洲的观念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常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
正因为杨善洲有这样的权力观,他一直谨慎用权、廉洁用权、秉公用权,把权力全部用到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上去。
“滥用职权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
从保山到杨善洲的老家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有100多公里的路程。杨善洲事迹观后感在任期间探亲,杨善洲一直坚持自己买公共汽车票坐到施甸县城,然后再徒步回家,从来没有用过一次公车。
“老书记总是说,滥用职权对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最大,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曾任杨善洲秘书的徐德武特地翻出了老人生前的工作笔记,上面赫然写着这么一段话:“共产党人什么困难也不怕,就怕脱离群众、失掉民心。”正因此,杨善洲对自己和亲属的要求特别严格,生怕用错了手中的权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搭顺风车。杨善洲经常会让人搭他的顺风车,唯独自己的亲人例外。在他看来,让外人搭车是为人民服务,让亲人搭车就是‘滥用职权’。”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习超给记者讲了两个对比鲜明的故事——
1987年7月的一天,杨善洲带着时任地委农村工作部科长的杨习超去腾冲调研林业、茶业发展情况。天正下着瓢泼大雨,当车开始爬高黎贡山时,看见不远处一个被大雨浇透的老农正挑着担子吃力地上坡。杨善洲赶紧示意司机停车,让杨习超问问老农要去哪里。得知老农刚从潞江坝买粮食回来,要到腾冲上营乡,杨善洲赶紧让杨习超帮老乡把粮食搬上车,一路和老农聊起了农活家常。该下车了,杨习超问老农:“老倌儿,你可知道给你搭车的人是谁?”老农一脸茫然,得知是杨善洲,才恍然大悟:“哦,你就是‘草鞋书记’!真不像个当官的!谢谢啊!”
另一个故事是杨善洲的二女儿杨惠兰在保山一中读书时,有个星期天,也是下大雨,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父女俩走路到施甸搭车回保山,衣服全淋湿了,就到姚关镇政府躲雨。躲了一阵见雨不停,杨善洲打着雨伞继续往县里走。镇党委书记就给施甸县委办打电话,当时的副主任寸发瑜知情后吩咐驾驶员,先开着车超过父女俩一段路程,然后调转车头开到他俩面前说:“老书记,去施甸吗,正好顺路,上车吧!”杨善洲疑惑地说:“怎么这么巧?”父女俩到了施甸县城,谢绝了司机要继续送他们去保山的好意,坚持乘公共汽车回保山。
“一分钱的东西也不能要,这是原则问题”
杨善洲认为,贪污腐败是从占便宜、收东西开始的。他给自己定了一条铁律:不占公家的便宜,不收任何人的礼。
“一分钱的东西也不能要,这是原则问题。”杨善洲的三女儿杨惠琴至今还记得父亲的话。小时候,有位在甘蔗基地工作的阿姨送了她三棵甘蔗。回家时,被父亲看见了,当得知是别人送的,杨善洲发火了:“赶快送回去,别人的东西一分钱都不能要!”杨惠琴只好哭着把甘蔗送了回去。
知道杨善洲脾气的人都不敢给他送东西。给他送礼的人,总是被他毫不留情地骂回去。一次,一位和他关系很好的老部下来看他,带了一小袋玉米面,买了一斤蛋糕和一些香蕉,这些东西在当时不超过10元钱。为了不伤感情,杨善洲没说什么。杨善洲先进事迹事后,他托人给老部下捎去了10元钱。
不收礼这个规矩,杨善洲一直坚持到了生命最后一刻。在他去世后,家属在讣告上写道:“家父遗言概不收礼,望各位来宾给予谅解。”他用清清白白的一生,生动地诠释了从不以权谋私的坚定原则。
“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
认识杨善洲的人都知道,他从来不开“后门”。1981年的一天,一位转业干部找到杨善洲,想借着俩人是老相识的情分,请他帮忙分配到城里工作。杨善洲当场就毫不留情地回绝了:“你怎么首先想到的不是工作,而是你个人的私利!”
“老书记‘后门’上的那把锁是没有钥匙的,但是他帮助干部群众解决困难的钥匙却揣了一大串!”保山农科所农艺师毕景亮怎么也忘不了,当年他的爱人和两个孩子都在农村,家中比较困难。杨善洲主动过问,在地委常委会议上提出:“像毕景亮这样的科技干部我们要主动关心,尽快解决他的困难。不光是他,也要注意解决其他科技干部的后顾之忧。”
曾经多次采访杨善洲先进事迹的云南日报社记者程三娟感慨地说:“从采访中听说的无数个故事里,我发现了好多鲜明的对比:林场先后有三个职工生病,他都毫不吝啬地送他们到大医院去治病,甚至不惜四处借钱给他们做手术,但自己摔伤后却只找了个赤脚医生;他不肯帮自己的家人农转非,杨善洲的感人先进事迹材料却帮好几个山沟里的教师家属办理了农转非……通过这种对比,老人高尚的精神境界一下子凸现在我的面前。”
“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这句话是杨善洲在日记中的心声,更是他为官几十载对自己权力观的最好注解。从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树立了坚定的信念,认定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运用手中权力的唯一准则,把一切奉献给了别人,唯独忘了自己。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三)
在市委领导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之际,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精神,深刻地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谈出了自己对学习的认识,通过这次学习,对我开展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深刻反思和认真领悟,我有如下一些认识。
一、通过教育,认识了学习杨善洲老书记的意义和重要性。开展学习杨善洲老书记教育活动,能够使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开展先进性教育,能够用广大党员的行动来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理念,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才能保证党员先进性这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和基础才能发挥党员先进性,完成党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广大党员才能带领群众去奋斗,去实现党的各项任务。
二、通过对学习杨善洲老书记的学习,明确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经过学习和讨论,我明确了作为一名从事.....工作的共产党员在新时期的先进性,一是要立足本质、全心服务。热爱....事业,坚持党的方向;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争创一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学生学习扬善洲事迹体会范文二是优质高效,精益求精。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能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三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维护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党组织的决定,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四是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牢记“两个务必”,抵制腐败现象。
三、学习杨善洲老书记增强了自己的党性,提高了自己的水平。通过学习个人先进事迹,我深刻体会到,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还应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上就是有关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一)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淡泊名利,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永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
从担任县领导到地委书记,杨善洲从20多岁起就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他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很少呆在地委机关。保山有5个县,99个乡,每一个乡都留下了杨善洲的脚印。龙陵县木城乡不通公路,是最远的一个乡。他上任不久,便徒步4天进入木城乡。为提高亩产解决群众温饱,他亲自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直到现在,保山当地群众插秧还沿用这个方法。他还推动了“坡地改梯田”、“改条田”、改籼稻为粳稻等各种试验田。1978年至1981年,杨善洲事迹保山的水稻单产在全省一直排第一,1980年,全国农业会议在保山召开,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杨善洲则被人们称作“粮书记”。
工作35年来,杨善洲始终艰苦朴素,两袖清风,常年住在办公室旁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从不占公家一点便宜。他下乡,总像一个三人战斗小组,司机、秘书,一辆212吉普,其他随员一个不要。上路,直奔田头。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绝无例外。走到哪里,看到困难的人家缺衣少被,遇上哪个群众买种子、买牲口少钱,他就从自己兜里往外掏。有人劝他不必,他说:“我是这里的书记,老百姓有困难,我能看着不管吗?”
1988年6月,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为实践“帮家乡办点实事”和“只要生命不结束,杨善洲事迹简介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婉拒到昆明安享晚年的邀请,执意回到家乡施甸县义务植树造林。他把建林场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他常常替困难群众买粮食、种子、衣被,先后向省外灾区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捐款20多万元。艰苦创业20余年,使7.2万亩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绿装,活立木蓄积量经济价值超过了3亿元,同时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2009年4月,82岁的杨善洲将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并且谢绝当地政府的奖励。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他获得全国绿化奖章、首届中华环境奖提名奖,荣获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二)
在杨善洲的观念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常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
正因为杨善洲有这样的权力观,他一直谨慎用权、廉洁用权、秉公用权,把权力全部用到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上去。
“滥用职权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
从保山到杨善洲的老家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有100多公里的路程。杨善洲事迹观后感在任期间探亲,杨善洲一直坚持自己买公共汽车票坐到施甸县城,然后再徒步回家,从来没有用过一次公车。
“老书记总是说,滥用职权对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最大,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曾任杨善洲秘书的徐德武特地翻出了老人生前的工作笔记,上面赫然写着这么一段话:“共产党人什么困难也不怕,就怕脱离群众、失掉民心。”正因此,杨善洲对自己和亲属的要求特别严格,生怕用错了手中的权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搭顺风车。杨善洲经常会让人搭他的顺风车,唯独自己的亲人例外。在他看来,让外人搭车是为人民服务,让亲人搭车就是‘滥用职权’。”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习超给记者讲了两个对比鲜明的故事——
1987年7月的一天,杨善洲带着时任地委农村工作部科长的杨习超去腾冲调研林业、茶业发展情况。天正下着瓢泼大雨,当车开始爬高黎贡山时,看见不远处一个被大雨浇透的老农正挑着担子吃力地上坡。杨善洲赶紧示意司机停车,让杨习超问问老农要去哪里。得知老农刚从潞江坝买粮食回来,要到腾冲上营乡,杨善洲赶紧让杨习超帮老乡把粮食搬上车,一路和老农聊起了农活家常。该下车了,杨习超问老农:“老倌儿,你可知道给你搭车的人是谁?”老农一脸茫然,得知是杨善洲,才恍然大悟:“哦,你就是‘草鞋书记’!真不像个当官的!谢谢啊!”
另一个故事是杨善洲的二女儿杨惠兰在保山一中读书时,有个星期天,也是下大雨,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父女俩走路到施甸搭车回保山,衣服全淋湿了,就到姚关镇政府躲雨。躲了一阵见雨不停,杨善洲打着雨伞继续往县里走。镇党委书记就给施甸县委办打电话,当时的副主任寸发瑜知情后吩咐驾驶员,先开着车超过父女俩一段路程,然后调转车头开到他俩面前说:“老书记,去施甸吗,正好顺路,上车吧!”杨善洲疑惑地说:“怎么这么巧?”父女俩到了施甸县城,谢绝了司机要继续送他们去保山的好意,坚持乘公共汽车回保山。
“一分钱的东西也不能要,这是原则问题”
杨善洲认为,贪污腐败是从占便宜、收东西开始的。他给自己定了一条铁律:不占公家的便宜,不收任何人的礼。
“一分钱的东西也不能要,这是原则问题。”杨善洲的三女儿杨惠琴至今还记得父亲的话。小时候,有位在甘蔗基地工作的阿姨送了她三棵甘蔗。回家时,被父亲看见了,当得知是别人送的,杨善洲发火了:“赶快送回去,别人的东西一分钱都不能要!”杨惠琴只好哭着把甘蔗送了回去。
知道杨善洲脾气的人都不敢给他送东西。给他送礼的人,总是被他毫不留情地骂回去。一次,一位和他关系很好的老部下来看他,带了一小袋玉米面,买了一斤蛋糕和一些香蕉,这些东西在当时不超过10元钱。为了不伤感情,杨善洲没说什么。杨善洲先进事迹事后,他托人给老部下捎去了10元钱。
不收礼这个规矩,杨善洲一直坚持到了生命最后一刻。在他去世后,家属在讣告上写道:“家父遗言概不收礼,望各位来宾给予谅解。”他用清清白白的一生,生动地诠释了从不以权谋私的坚定原则。
“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
认识杨善洲的人都知道,他从来不开“后门”。1981年的一天,一位转业干部找到杨善洲,想借着俩人是老相识的情分,请他帮忙分配到城里工作。杨善洲当场就毫不留情地回绝了:“你怎么首先想到的不是工作,而是你个人的私利!”
“老书记‘后门’上的那把锁是没有钥匙的,但是他帮助干部群众解决困难的钥匙却揣了一大串!”保山农科所农艺师毕景亮怎么也忘不了,当年他的爱人和两个孩子都在农村,家中比较困难。杨善洲主动过问,在地委常委会议上提出:“像毕景亮这样的科技干部我们要主动关心,尽快解决他的困难。不光是他,也要注意解决其他科技干部的后顾之忧。”
曾经多次采访杨善洲先进事迹的云南日报社记者程三娟感慨地说:“从采访中听说的无数个故事里,我发现了好多鲜明的对比:林场先后有三个职工生病,他都毫不吝啬地送他们到大医院去治病,甚至不惜四处借钱给他们做手术,但自己摔伤后却只找了个赤脚医生;他不肯帮自己的家人农转非,杨善洲的感人先进事迹材料却帮好几个山沟里的教师家属办理了农转非……通过这种对比,老人高尚的精神境界一下子凸现在我的面前。”
“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这句话是杨善洲在日记中的心声,更是他为官几十载对自己权力观的最好注解。从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树立了坚定的信念,认定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运用手中权力的唯一准则,把一切奉献给了别人,唯独忘了自己。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三)
在市委领导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之际,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精神,深刻地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谈出了自己对学习的认识,通过这次学习,对我开展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深刻反思和认真领悟,我有如下一些认识。
一、通过教育,认识了学习杨善洲老书记的意义和重要性。开展学习杨善洲老书记教育活动,能够使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开展先进性教育,能够用广大党员的行动来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理念,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才能保证党员先进性这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和基础才能发挥党员先进性,完成党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广大党员才能带领群众去奋斗,去实现党的各项任务。
二、通过对学习杨善洲老书记的学习,明确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经过学习和讨论,我明确了作为一名从事.....工作的共产党员在新时期的先进性,一是要立足本质、全心服务。热爱....事业,坚持党的方向;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争创一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学生学习扬善洲事迹体会范文二是优质高效,精益求精。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能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三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维护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党组织的决定,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四是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牢记“两个务必”,抵制腐败现象。
三、学习杨善洲老书记增强了自己的党性,提高了自己的水平。通过学习个人先进事迹,我深刻体会到,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还应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上就是有关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上一篇:杨善洲事迹观后感
下一篇:杨善洲事迹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