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局党组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网分享
今年49岁的盘海文是双牌水库水淹区四万多群众最熟悉的干部,古铜色的脸上写满平静的朴实,闲不住的双脚总粘着泥土的芬芳。从担任水淹区乡长到县移民局副局长再到局党组书记,十几年来,他的人生没有挥笔批项目拨资金的“大气”,也没有大写特写的生动手笔,走得最长的是山区泥泞的小路,坐得最勤的是库区颠簸的机帆船,握得最多的是水淹区老百姓粗糙的双手,做得最多的是那些解民忧暖人心的普通事,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他平凡得很不显眼,但在水淹区数万老百姓的心里,他高大如山,他亲如兄弟,他一言九鼎,他就是大家的贴心人。
水淹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苦行者
双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湘江支流潇水在境内蜿蜒百余公里,全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双牌水电站既营造出了高峡平湖的美丽景色,也使双牌六乡三十村成为了水淹区,数万群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按照后靠安置的方式迁移到高山陡岭,吃尽了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信息闭塞的苦头,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心情最为迫切,呼声最为强烈。“我没有移山填海的力量,但可以为大家做点实事”。多年来,盘海文奔走在水淹区的山山岭岭,哪里需要修路,哪里需要架桥,哪里需要排灌,心里都有一本帐。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水淹区的艰难,文化水平虽然不是很高的他,却写出了近万字的水淹区调研报告,每次只要有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水淹区指导调研,他总忍不住要“唠叨”一番水淹区的难处,有人说他罗嗦,有人说他爱讲重话。盘海文爱流眼泪,多年来,他与县移民局一班人用最朴实的方式,很蹩脚的普通话,反复向省市汇报双牌库区的困难,几次说着说着,眼泪就出来了“当我看见那些在土路上满身尘土行走的年迈老人,看见那些流着黑汗肩扛背驮的乡亲们,就想流眼泪,我忍不住啊”。省移民部门的领导都说“盘书记的普通话我们不太听得懂,但意思很清楚,很感动人”。这几年,双牌先后争取了各类项目资金2620万元,先后实施了江尚公路硬化、云台山公路、龙山仙人两座吊桥、库区村村通公路等一大批惠及民生的项目。对于这些来之不易的项目,盘海文同志格外珍惜。为把项目建好,他只要一有空,就不顾日晒雨淋,跋山涉水往项目工地跑,有时项目建设到关键时刻,就干脆打起背包住到村里,和村民们一起拿规划,抓进度,督质量,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每一个项目受得起检验,发挥好作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沐浴着党的阳光,一个个旨在改善库区基础设施的项目纷纷落地、建设、竣工、启用,如今,一条条畅通的水泥路在库区的群山村落之中蜿蜒延伸,80%的库区移民用上了方便洁净的自来水,库区全部用上了高压电,移动、联通、无绳电话也进入千家万户,每一个项目的建成,群众都要把移民局的干部接到村里,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畅饮醇厚的米酒,盘海文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醉得那么幸福,醉得总溢出喜悦的泪花。
水淹区特色产业开发的引路人
水淹区很穷很偏很落后。而生于斯、长于斯、血脉相连于斯的盘海文更是对此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过去的水淹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加之山多田少,水淹区群众往往采取刀耕火种的原始方式,种点水稻、红薯等粮食作物维持生计,多年一直在温饱的边缘徘徊,一遇到灾害风险,群众生活往往陷入困顿。如何帮助库区群众尽快富裕起来,脱掉贫困的帽子?盘海文同志早在上梧江当乡长时,就为此想了不少点子,比如曾致力于动员群众发展该乡的传统产业——种植虎爪姜。担任移民局负责人后,他四处走访、深入调研,强烈的认识到:移民只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发展拳头产业,才能真正实现富起来。多年来,他与移民局班子一道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向外招商引资,向下引导群众大力推动库区产业发展。为发展金银花产业,盘海文同志与移民局班子成员远赴四川省的乐山市、广元市和湖南的邵阳市、怀化市进行考察取经。他每到一处,虔诚的当学员学习当地先进的经验,热情的当宣讲员推介库区的资源优势,积极的当招商员招揽客商。功夫不负有心人,邵阳籍客商曾国进表示了到双牌来发展金银花产业的初步意向。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向县里汇报,并邀请曾国进前往库区考察。在考察期间,他比招待自己的客人还要热情和尽心,反复向客商坦言库区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通过多次考察接触,曾国进目睹了水淹区独特的资源和窘困的现状,也感受到了当地民风的淳朴厚道和以盘海文为代表的当地干部的务实进取精神,终于下定了到双牌大刀阔斧开创事业天地的决心。县里把移民局作为金银花项目的责任单位,协助客商实施项目,盘海文被确定为直接负责此项工作。接任后,盘海文二话没说积极投身到此项工作中,项目审批、工作衔接、征地、拆迁,哪个地方需要,他就赶到哪里,哪个环节卡了壳,他就到哪个环节去解困。为发动群众种植金银花,他深入村组,一家一户去宣传说服。在他的协助下,仅两年多时间, 曾国进先生创办的双牌县金蕊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云台山建起了2000亩的金银花示范基地,带动基地周边移民4200户种植金银花5800多亩,投资2615万元在工业园建成了一个大型的绿原酸加工厂,并实行“基地十农户十工厂”的经营模式,使该企业成为了双牌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龙头企业,种植群众年人均增加收入5000多元,为水淹区群众找到了一把发家致富的金钥匙。同时,山苍籽、油茶、网箱养鱼等产业在水淹区渐成气候,广大水淹区群众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水淹区疏导群众情绪的保安员
过去,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移民上访现象时有发生,三天一小访,五天一大访,简直是家常便饭,水淹区的社会稳定问题成了困扰县委、县政府的“老大难”问题。曾经有位领导说:水淹区的信访维稳搞好了,移民部门的工作也就至少成功了一半。在移民局内,有的干部宁可干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不大愿意接手信访维稳这块吃力不讨好的“烫手山芋”。盘海文同志到移民局后,对移民上访问题很为重视,碰到群众上访,总是主动请缨前往风口浪尖解围济困。他常说:移民区群众为了国家建设已经做出了很大牺牲。作为移民管理工作者,应该要换位思考,带着感情去处理他们的上访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体谅他们的难处,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的尽量解决,不能够解决的也要给群众一个交待。对于上访群众,无论是规矩厚道者还是缠访闹访者,无论是相对平和的场面还是火药味十足的场面,他都从不回避,坦率直面,真诚对待。移民局的干部说:盘书记做上访群众的思想工作真有一套!南津渡库区的全家洲村陈熙凡等移民为争取后扶补助,组织了近30人的上访队伍到县委政府静坐上访,被接到局里。盘海文同志闻讯后,不顾下乡刚回来的疲惫和辛劳,赶赴局里,面对气头正盛的群众,耐着性子,宣讲政策、解疑释惑,拉近情感,使上访群众发生了由开始的群情激动到逐渐的心平气和到最后满意而归的戏剧性变化。对于移民的合理要求,他从不敷衍,尽心尽力帮助解决。江村镇五里村移民周孝龙是部队退伍军人,根据后扶政策他可以享受移民补助,但由于他错过了移民登记时间而没有给予登记。盘海文同志知道后迅速安排工作人员将周孝龙进行了补登,使其享受了移民待遇。对于一些无理要求,他也会耐住性子,给群众解释政策,讲清道理,以理服人,以情化人,以诚感人。时间一长,广大移民区群众都知道了县移民局有一位耐心书记,有什么难题,遇什么烦事,碰什么纠结,都可以找他,并且亲切地称他为“贴心书记”。这位“贴心书记”平时在办公室也是坐不住的,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叫上几名工作人员,深入群众,走村串户,了解民情,帮解民困,化解民怨。近几年,双牌接连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双牌水库库区几次大的滑坡体都在这段时间出现重大险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屋毁人亡的悲剧,每次险情,盘海文都冲在最前面,带头昼夜值班,组织群众疏散,果断制定临时处置方案,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盘书记,讲话实在,做事实际,能站在我们立场看问题,处理问题,对他我们服!”许多群众如是说。
移民系统勤政廉洁的好模范
盘海文常说:在移民局,要过得起两关,一要过得起工作关,二要过得起廉政关,否则对不起广大移民群众。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圆满的践行了这一诺言。在工作上,他简直就是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工作的时间多,休息时间少,下基层的时间多,照顾家里的时间少,以致家里人常对他抱怨,盘海文有时真想静下来呆在家里陪家里人过一段时间,多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但一接到任务,又马不停蹄的开动了自己这架工作“机器”。在廉洁自律问题上,他坚守底界,不越红线,从不含糊。他本人就是移民出身,其家乡村也是库区村。每年总有一些时候,本村干部带着他的一些亲朋好友到他家中,唠唠家常,叙叙情谊,顺便提出要一些额外的项目和资金。盘海文说:每到这个时候,他感到特别为难,不给吧,有时真难以狠下这个心;给吧,又有点违背工作原则,因为移民局是所有库区群众的移民局。但是,每次他都用工作原则战胜了私人感情,对亲朋好友耐心说服,以致有的亲人说他不近人情。曾经有将近一年多时间里,盘海文作为党组书记主持移民局工作。一些人劝他:趁着现在大权在握,多吃点喝点玩点,体会一下一把手的滋味。他说:移民部门的钱是库区群众用来救急救穷的钱,每一分每一厘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希望和出路,挥霍浪费就是犯罪。在这一年多里,他加强了移民局钱、财、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设,并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因工作关系出差,用餐、用车,他都是能省则省,把钱花在刀刃上。虽然经手上千万资金,但保证了每笔钱的来去清清白白,保证了每一笔开销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待权力地位,他有自己的认识,不过分的纠缠于这些,而是一门心思的考虑如何搞好工作。新的局长到任后,他当即把所有的工作清清白白打了移交,并尽心尽力配合新局长抓好全局工作。他穿着简朴,很少刻意修饰,加之经常上山下乡,日晒雨淋,看上去与水淹区的农民没多少区别。大地之母的质朴厚实成为盘海文不断砥砺前行的源源动力,多年来他屡创佳绩,屡获殊荣,多次被县委、政府嘉奖,记三等功,并被选为湖南省、永州市人大代表,书写了一名移民工作者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本文来自: 事迹材料网 http://www.sjclw.com/Item/Show.asp?m=1&d=3916
水淹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苦行者
双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湘江支流潇水在境内蜿蜒百余公里,全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双牌水电站既营造出了高峡平湖的美丽景色,也使双牌六乡三十村成为了水淹区,数万群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按照后靠安置的方式迁移到高山陡岭,吃尽了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信息闭塞的苦头,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心情最为迫切,呼声最为强烈。“我没有移山填海的力量,但可以为大家做点实事”。多年来,盘海文奔走在水淹区的山山岭岭,哪里需要修路,哪里需要架桥,哪里需要排灌,心里都有一本帐。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水淹区的艰难,文化水平虽然不是很高的他,却写出了近万字的水淹区调研报告,每次只要有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水淹区指导调研,他总忍不住要“唠叨”一番水淹区的难处,有人说他罗嗦,有人说他爱讲重话。盘海文爱流眼泪,多年来,他与县移民局一班人用最朴实的方式,很蹩脚的普通话,反复向省市汇报双牌库区的困难,几次说着说着,眼泪就出来了“当我看见那些在土路上满身尘土行走的年迈老人,看见那些流着黑汗肩扛背驮的乡亲们,就想流眼泪,我忍不住啊”。省移民部门的领导都说“盘书记的普通话我们不太听得懂,但意思很清楚,很感动人”。这几年,双牌先后争取了各类项目资金2620万元,先后实施了江尚公路硬化、云台山公路、龙山仙人两座吊桥、库区村村通公路等一大批惠及民生的项目。对于这些来之不易的项目,盘海文同志格外珍惜。为把项目建好,他只要一有空,就不顾日晒雨淋,跋山涉水往项目工地跑,有时项目建设到关键时刻,就干脆打起背包住到村里,和村民们一起拿规划,抓进度,督质量,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每一个项目受得起检验,发挥好作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沐浴着党的阳光,一个个旨在改善库区基础设施的项目纷纷落地、建设、竣工、启用,如今,一条条畅通的水泥路在库区的群山村落之中蜿蜒延伸,80%的库区移民用上了方便洁净的自来水,库区全部用上了高压电,移动、联通、无绳电话也进入千家万户,每一个项目的建成,群众都要把移民局的干部接到村里,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畅饮醇厚的米酒,盘海文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醉得那么幸福,醉得总溢出喜悦的泪花。
水淹区特色产业开发的引路人
水淹区很穷很偏很落后。而生于斯、长于斯、血脉相连于斯的盘海文更是对此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过去的水淹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加之山多田少,水淹区群众往往采取刀耕火种的原始方式,种点水稻、红薯等粮食作物维持生计,多年一直在温饱的边缘徘徊,一遇到灾害风险,群众生活往往陷入困顿。如何帮助库区群众尽快富裕起来,脱掉贫困的帽子?盘海文同志早在上梧江当乡长时,就为此想了不少点子,比如曾致力于动员群众发展该乡的传统产业——种植虎爪姜。担任移民局负责人后,他四处走访、深入调研,强烈的认识到:移民只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发展拳头产业,才能真正实现富起来。多年来,他与移民局班子一道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向外招商引资,向下引导群众大力推动库区产业发展。为发展金银花产业,盘海文同志与移民局班子成员远赴四川省的乐山市、广元市和湖南的邵阳市、怀化市进行考察取经。他每到一处,虔诚的当学员学习当地先进的经验,热情的当宣讲员推介库区的资源优势,积极的当招商员招揽客商。功夫不负有心人,邵阳籍客商曾国进表示了到双牌来发展金银花产业的初步意向。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向县里汇报,并邀请曾国进前往库区考察。在考察期间,他比招待自己的客人还要热情和尽心,反复向客商坦言库区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通过多次考察接触,曾国进目睹了水淹区独特的资源和窘困的现状,也感受到了当地民风的淳朴厚道和以盘海文为代表的当地干部的务实进取精神,终于下定了到双牌大刀阔斧开创事业天地的决心。县里把移民局作为金银花项目的责任单位,协助客商实施项目,盘海文被确定为直接负责此项工作。接任后,盘海文二话没说积极投身到此项工作中,项目审批、工作衔接、征地、拆迁,哪个地方需要,他就赶到哪里,哪个环节卡了壳,他就到哪个环节去解困。为发动群众种植金银花,他深入村组,一家一户去宣传说服。在他的协助下,仅两年多时间, 曾国进先生创办的双牌县金蕊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云台山建起了2000亩的金银花示范基地,带动基地周边移民4200户种植金银花5800多亩,投资2615万元在工业园建成了一个大型的绿原酸加工厂,并实行“基地十农户十工厂”的经营模式,使该企业成为了双牌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龙头企业,种植群众年人均增加收入5000多元,为水淹区群众找到了一把发家致富的金钥匙。同时,山苍籽、油茶、网箱养鱼等产业在水淹区渐成气候,广大水淹区群众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水淹区疏导群众情绪的保安员
过去,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移民上访现象时有发生,三天一小访,五天一大访,简直是家常便饭,水淹区的社会稳定问题成了困扰县委、县政府的“老大难”问题。曾经有位领导说:水淹区的信访维稳搞好了,移民部门的工作也就至少成功了一半。在移民局内,有的干部宁可干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不大愿意接手信访维稳这块吃力不讨好的“烫手山芋”。盘海文同志到移民局后,对移民上访问题很为重视,碰到群众上访,总是主动请缨前往风口浪尖解围济困。他常说:移民区群众为了国家建设已经做出了很大牺牲。作为移民管理工作者,应该要换位思考,带着感情去处理他们的上访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体谅他们的难处,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的尽量解决,不能够解决的也要给群众一个交待。对于上访群众,无论是规矩厚道者还是缠访闹访者,无论是相对平和的场面还是火药味十足的场面,他都从不回避,坦率直面,真诚对待。移民局的干部说:盘书记做上访群众的思想工作真有一套!南津渡库区的全家洲村陈熙凡等移民为争取后扶补助,组织了近30人的上访队伍到县委政府静坐上访,被接到局里。盘海文同志闻讯后,不顾下乡刚回来的疲惫和辛劳,赶赴局里,面对气头正盛的群众,耐着性子,宣讲政策、解疑释惑,拉近情感,使上访群众发生了由开始的群情激动到逐渐的心平气和到最后满意而归的戏剧性变化。对于移民的合理要求,他从不敷衍,尽心尽力帮助解决。江村镇五里村移民周孝龙是部队退伍军人,根据后扶政策他可以享受移民补助,但由于他错过了移民登记时间而没有给予登记。盘海文同志知道后迅速安排工作人员将周孝龙进行了补登,使其享受了移民待遇。对于一些无理要求,他也会耐住性子,给群众解释政策,讲清道理,以理服人,以情化人,以诚感人。时间一长,广大移民区群众都知道了县移民局有一位耐心书记,有什么难题,遇什么烦事,碰什么纠结,都可以找他,并且亲切地称他为“贴心书记”。这位“贴心书记”平时在办公室也是坐不住的,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叫上几名工作人员,深入群众,走村串户,了解民情,帮解民困,化解民怨。近几年,双牌接连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双牌水库库区几次大的滑坡体都在这段时间出现重大险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屋毁人亡的悲剧,每次险情,盘海文都冲在最前面,带头昼夜值班,组织群众疏散,果断制定临时处置方案,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盘书记,讲话实在,做事实际,能站在我们立场看问题,处理问题,对他我们服!”许多群众如是说。
移民系统勤政廉洁的好模范
盘海文常说:在移民局,要过得起两关,一要过得起工作关,二要过得起廉政关,否则对不起广大移民群众。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圆满的践行了这一诺言。在工作上,他简直就是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工作的时间多,休息时间少,下基层的时间多,照顾家里的时间少,以致家里人常对他抱怨,盘海文有时真想静下来呆在家里陪家里人过一段时间,多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但一接到任务,又马不停蹄的开动了自己这架工作“机器”。在廉洁自律问题上,他坚守底界,不越红线,从不含糊。他本人就是移民出身,其家乡村也是库区村。每年总有一些时候,本村干部带着他的一些亲朋好友到他家中,唠唠家常,叙叙情谊,顺便提出要一些额外的项目和资金。盘海文说:每到这个时候,他感到特别为难,不给吧,有时真难以狠下这个心;给吧,又有点违背工作原则,因为移民局是所有库区群众的移民局。但是,每次他都用工作原则战胜了私人感情,对亲朋好友耐心说服,以致有的亲人说他不近人情。曾经有将近一年多时间里,盘海文作为党组书记主持移民局工作。一些人劝他:趁着现在大权在握,多吃点喝点玩点,体会一下一把手的滋味。他说:移民部门的钱是库区群众用来救急救穷的钱,每一分每一厘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希望和出路,挥霍浪费就是犯罪。在这一年多里,他加强了移民局钱、财、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设,并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因工作关系出差,用餐、用车,他都是能省则省,把钱花在刀刃上。虽然经手上千万资金,但保证了每笔钱的来去清清白白,保证了每一笔开销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待权力地位,他有自己的认识,不过分的纠缠于这些,而是一门心思的考虑如何搞好工作。新的局长到任后,他当即把所有的工作清清白白打了移交,并尽心尽力配合新局长抓好全局工作。他穿着简朴,很少刻意修饰,加之经常上山下乡,日晒雨淋,看上去与水淹区的农民没多少区别。大地之母的质朴厚实成为盘海文不断砥砺前行的源源动力,多年来他屡创佳绩,屡获殊荣,多次被县委、政府嘉奖,记三等功,并被选为湖南省、永州市人大代表,书写了一名移民工作者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本文来自: 事迹材料网 http://www.sjclw.com/Item/Show.asp?m=1&d=3916
上一篇:某地区信访局公务员先进事迹材料
下一篇:水利局领导干部的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