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网 > 公务员事迹 > 某地区信访局公务员先进事迹材料

某地区信访局公务员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网分享
  
  “信访工作就是爱民工作,您的到来是对我们工作的信任。”这是溆浦县政府办副主任、县信访局局长张昌平自制的“信访名片”上的一句话。
  今年41岁的张昌平先后担任过乡文化站辅导员、干部、乡党委副书记,兼职过社情复杂的天星堂、曹家溪村支部书记。沐风茹雨十七载的基层工作经历,张昌平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共产党人的宗旨使命,不管自己身在什么岗位,始终做到:对待群众要象对待亲人一样,办群众的事要象办自己的事一样,用爱心、热心、公心,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正是缘于满腔的爱民情,2007年调任县信访局工作以来,在张昌平和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县信访工作连续几年都保持“三降一好转”的良好势头,信访总量年均下降17.3%,集访下降20.5%,越级访年均下降11.6%,信访形势大幅好转,实现了连续三年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县”。他总结的化解信访积案工作经验在《人民信访》、《湖南日报》上刊发,得到了国家信访局、省信访局的肯定和推广。他本人曾先后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一学三带头”标兵、全县“十佳党员岗位标兵”。
  一种责任为党分忧
  位于湘西山区的溆浦是一个9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经济落后,基础薄弱,清代县志就有“溆人善耕耘、好诉讼”的记载。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转型加剧,更是成为矛盾问题突发期,全县每年接待群众来访在3500人次以上,平均每天要接待10多批人次,上市到省赴京越级上访每年更是上百起,信访形势十分严峻。
  在这样一个社情复杂的大县做信访局长,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调入信访局工作后,张昌平不避矛盾、不畏困难,坚持亲历亲为,身临一线。他每天亲自接谈群众,详细记录信访对象情况,接访后还不辞辛劳的深入实地,了解信访案件的形成原因和处理难点,在不同的复杂问题中找寻破解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在充分思考和调研的基础上,他先后向县委、县政府建议出台了《关于建立溆浦县信访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违反信访稳定工作纪律的处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了“信访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干部包案处理制度”、“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和信访听证体系”、“信访工作绩效考核办法”等十余项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在全县构建了“县委、政府统一领导,联席会议协调指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全县各级各部门都配备了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访工作网络,形成了信访工作“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事事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健全机制,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后,全县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能力大大增强,全县每年排查化解在基层的矛盾纠纷5000多件,为实现全县信访工作和社会治安的良性趋好打下了坚实基础。
  去年2月12日,正值大年二十九,溆浦县县城三角坪地段因燃放烟花引发了一场特大火灾,53户受灾户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巨大。部分受灾户认为火灾是职能部门对烟花爆竹管理失职造成,采取上街游行、集体下跪、占据领导办公场所、围堵和拦截领导车辆等过激行为要求政府承担责任,赔偿全部损失,并准备到县以上国家机关非正常上访。
  火灾发生后,张昌平立即启动信访突出问题联席处理机制,当晚就组织专门力量对事故的信访稳定风险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第二天清早就拿出了“定点接访”、“主动下访”、“随同劝访”的一整套办法,并组织卢峰镇政府、火灾户所属商业公司等多家单位各负其责,全力做好接访工作,稳定了受灾群众情绪,为妥善处理问题赢得了时间和民心。
  在处理善后事宜中,他坚持以民为先,顾不上回家吃团年饭,春节期间在火灾户安置地整整住了10天,亲自座谈了每一位受灾群众,耐心解释国家政策,倾心听取群众意见。正是这种与受灾群众感同身受的诚意,打消了受灾群众上访闹事的念头。在此基础上,他果断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落实临时生活救济”、“帮助恢复经营困难”、“开通司法维权绿色通道”、“心理沟通疏导”等多项建议意见,得到县委、政府的采纳,连续出台了溆政办发4号、21号两个文件,在合情合法的渠道内,将受灾群众的帮抚措施落到实处,不仅确保了全县社会大局稳定,还给受灾户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张昌平说:“只要真心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就没有想不出的办法;只要站在党的事业的高度看问题,再细小的事情也值得去认真做好。”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几年来,他主持参与并成功化解了2010年县城“2.12”火灾引发的信访突出问题、溆浦“边三师”集访、“龙庄湾乡库区移民”集访、“凤凰村”系列工程集访、县城出租车集访等10余起突出信访群体性事件,同时,将一大批久拖不决的信访“积案”、“骨头案”化解在基层,使22名信访老户息访罢诉。
  一片爱心为民解难
  “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事不上访。”这是上访老户杨美秀对张昌平说过的一句话,而这句话却让他一直铭刻在心。
  10多年前,卢峰镇居民杨梅秀的女儿被人拐骗至外地卖淫,后因染上性病致死,虽然公安政法部门已经严惩了违法者,但丧女心痛的杨梅秀不服判决,坚持要以命抵命,每年都要到省、京流浪上访。县有关部门每次都耐心劝解,还为其解决临时生活救济,但杨梅秀虽口上答应,心里却是我行我素,仍旧无理上访,久而久之,言行日益偏执乖张,成为一桩难以化解的信访积案。张昌平接访后,不但不回避推诿,还耐心听取杨梅秀的诉求,引导老人把心里多年的苦痛倾诉出来。在此基础上,他亲自跑相关部门,为其解决了低保和住房修缮问题,并多次到她家中,看望老人的生活,出资为其办起了小规模养猪场,从政策、生活、情感上全方位着手,真心关心老人,化解老人多年的思想痼疾,让老人安居乐业,成功实现了息访宁事。
  此后,张昌平就成了杨梅秀生产生活的希望和依靠,有了大屋小事,老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什么事都为她着想的张局长。前年冬天,她侄子因为婚姻纠纷,准备纠集社会人员前往女方家闹事,杨梅秀第一个想到了张昌平,在张昌平的帮助下,通过司法部门追回了其侄子被骗的礼金,避免了铸成大错。去年,她因为承包某学校食堂潲水发生纠纷,她又找到张昌平讲,张昌平到学校进行了协调,帮她追回了预付的潲水承包款。如今,杨梅秀逢人就夸:“张局长比我亲人还亲!”
  “多给上访群众一份爱心,社会就会增添一份和谐,就能为党赢得一份民心”。张昌平说。
  把信访群众当亲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张昌平同志对每一位来访的群众都充满着一片爱心。在日常工作中,为认真接待好每一位来访群众,他有一个“三个一”的工作方法,即上访群众来了,一个笑脸,一句暧人心的话,一杯热茶。每次接待来访群众,他都详细听取和记录来访群众反映的情况和要求,群众反映有道理的,他立即联系相关部门予以解决;群众提出无理要求的,他不烦不躁,耐心讲政策,讲道理;碰上情绪激动讲气话的,他“逆来顺受”,耐心劝导,甘当上访群众的“出气筒”和社会矛盾的“减压阀”,使不少的上访群众暴跳如雷而来,心平气和而归。
  2007年,溆浦县政府取缔了县城的三轮摩托车载客后,其中30个车主属于夫妻双双下岗的国有企业职工,因为年龄偏大、又无一技之长,失去了生活来源,不得已找到县信访局上访。面对这一庞大的困难群众利益需求,张昌平认真查阅了他们的上访材料和当时县里的政策,认为相关部门安置方法欠妥。他挨家挨户进行了走访座谈,形成了一份5000多字的调查报告,提交给县政府。县委、县政府领导审阅后,对这份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重新研究了这批困难车主的安置问题,当年就在环卫等公益性岗位中拿出30个指标,让他们重新上岗,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象这样一片赤心为上访群众服务的事例已经难以胜数。为了形成帮助困难信访群众的长效机制,从2009年起,他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建立了50万元的“信访救助基金”,专门为特殊困难信访对象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本文转载自www.sjclw.net事迹材料网
  一颗公心为人无私
  “老百姓最恨优亲厚友、处事不公的干部,只有把一碗水端平,群众才会更加信任我们”。从基层工作一路走来的张昌平深感公平的重要。
  面对特殊的岗位、面对困难的群体,唯有公道正义、以身作则才是最有效的暖心剂。5年来,他在矛盾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多少次冒严寒顶酷暑,奔波在信访矛盾调处之路上,多少个双休日、节假日,带领干部职工加班加点,始终满腔热情的战斗在信访工作第一线。
  溆浦信访局的干部职工难以忘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因为连日的奔波操劳张昌平感染风寒,引发严重支气管炎,连呼吸都感到十分吃力,但他都是晚上打点滴吃药,白天照常上班,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一分钟。在一次紧急召开的工作会议中,他实在难以出声,不得不以笔代言,坚持将工作部署妥当。在2010年接谈“2.12”火灾受灾群众的时候,他曾一度晕倒在现场,在场的干部都劝他休息一下,去做个检查,而他站起来后,又继续开始做工作,就是去检查的事,也一直因为接访任务重而没有时间去做。正是因为长时间得不到休养治疗,张昌平落下了严重气管炎,现在每逢天气变化就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但他没有一丝的怨言。自2007年以来,他每年接待群众来访在800批次以上,亲自协调处理信访突出问题200起以上,还先后主持县领导接访会议160余次,坚守信访这份光荣而神圣的事业,默默奉献、乐此不疲,在无私奉献中萃取人生真谛。
  繁忙的工作,使他无暇顾及家人,成为张昌平的一大愧疚。张昌平的爱人是该县某企业下岗职工,一直靠在市场摆摊为业,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还要照顾公婆和子女,生活异常辛苦。近年来,经过张昌平处理的国企下岗职工信访问题数不胜数,但是他没有为自己的爱人开一个口子。2009年,其爱人所在企业有一部分特困职工得到安置,而她自己却榜上无名,于是气冲冲的赶到张昌平办公室,当场质问他,为什么没有给自己应有的待遇,含泪摔门而去。这一天,张昌平第一次提前下班。他来到妻子的摊子前,深情的对妻子说,信访部门就是帮人解难,如果自己不过硬,谁还信得过我们?我是一名国家干部,请你多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
  五年信访工作历程,是一条用忠诚捍卫的尽责之路,用汗水铺筑的为民之路,更是一条用党性铺就的奉献之路。张昌平说,“作为一名党的信访干部,看到上访群众的笑脸是最大的欣慰。”正是这种将信访群众当亲人,把信访工作当家业,与信访群众同悲共喜的无私情结,催动了溆浦信访工作的大进步和大好转,促进了全县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2010年溆浦县的社会综治民调由三年前全省的115位前进到27位,这里面有象张昌平同志这样的信访干部的一份心血和汗水。
  
上一篇:少数民族优秀公务员先进事迹材料
下一篇:移民局党组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 联系客服

    微信号:yzbxzcom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