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网 > 先进事迹材料 > 雪山之子:不曾远去的背影

雪山之子:不曾远去的背影

事迹材料网分享
雪山之子:不曾远去的背影 
  将军走了,留下了一段传奇,留下了一座丰碑。
  将军走了,还留下一串问号——
  为什么他能无怨无悔戍守雪域高原38载,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为什么他常年饱受高原病痛折磨,却依旧感觉幸福……
  寻找答案,记者咀嚼郭毅力将军那些鲜为人知的生活工作细节,凝视他那不曾远去的背影……
  将军没走——“夜空中,又多了一颗闪亮的星,指引我们前行”。
  一条小路与38载坚守——
  军人,决不会对祖国说“不”
  这条小路很短,只用了52块石板铺就。
  这条小路却被官兵命名了一个很大气的名字——记省发改委驻城步建设扶贫工作组组长邓逸涯使命路。因为,这条小路上,承载着将军坚强而执着的脚步。
  去年初,将军脚上的痛风又犯了,严重得连晚上被子都盖不住。医生嘱咐卧床休息,他不听;妻子说用轮椅推他去上班,他不让。倔强的将军,坚持拄着拐杖自己走。
  每走一步,疼痛钻心。机关人员看不过眼,为了让将军能少走一点,就在他家和办公楼之间的草坪中用石板铺出了这条小路。
  清晨,将军拐棍碰撞小路石板的声音,回荡官兵耳畔,仿佛催征的号角……
  这条小路,只是他38载坚守高原艰难跋涉的缩影。过去38年,将军不知道走过多少比这更艰难的路。
  将军对人说,他已经习惯了高原缺氧,习惯了忍受痛风、失眠等高原病痛。
  这份“习惯”,是他常年随身携带装有10多种药品的药箱。
  这份“习惯”,是他超人的毅力,是他为祖国担当的如火信念。
  “只有信念的种子,才能在雪域之巅生根、发芽。”38年来,将军默默坚守着、默默付出着——
  为了多出汗缓解痛风,将军大夏天穿着羽绒服、戴着毛线帽在街上疾行。
  为了保证工作精力,将军常年用安眠药对抗失眠,一片,两片……剂量越来越大,有一次他居然吃了6片。
  当年,将军那批来自四川雅安的战友有100多人,如今,只剩下他一个人仍在高原。
  将军不是没有考虑过离开,也不是没有机会离开。那年,他人时代先锋沈浩先进事迹材料都在成都干部转业培训班了。可组织一个电话,他二话没说,背起背包又回到高原。
  军人,决不会对祖国说“不”——这就是郭毅力。
  昔日同年兵吴雅明感叹:“郭毅力,成归于他的毅力,损也归于他的毅力。”
  10年前,吴雅明转业,劝他一起回山清水秀的老家雅安。他摇了摇头:再干几年看看。
  2010年,两人再次相遇,吴雅明问:身体如何?他拍着胸脯:这把骨头还扛得住。
  吴雅明不知道,那一年,他因心脏出问题晕倒在地。
  最近几年,将军其实自己也有预感,他的心脏可能会出大事——
  他不止一次对身边人说,让他们帮忙“注意自己脸色的变化”。
  收拾整理遗物,妻子打开他做的资料剪贴本,《怎样预防心肌梗塞》的文章映入眼帘。
  即使如此,将军依旧坚持,必须坚持——“我的身后是千军万马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肩头是千斤重担”。
  信念在胸,鞠躬尽瘁;祖国呼唤,生死不惧——这16个字,是将军用自己生命写下的铮铮誓言,是将军留给年青一代共和国军人的谆谆嘱托。
  一张照片与240多个高原氧吧——
  大爱的将军带出勇敢的兵
  将军办公室里,墙上挂的唯一照片是他和一名战士的合影。
  照片上的战士,与将军非亲非故。但,这却是他最喜欢的照片之一。
  有人问:为何对这张照片情有独钟?
  将军回答:“我喜欢和兵在一起时的那个‘我’!”
  这句读之有些拗口的话,散发着将军那浓浓的爱兵之情。
  这张看似普通无奇的照片,折射着将军的带兵之道。
  带兵,首先要爱兵。平日里,将军喜欢“握握战士的手,拍拍战士的肩,摸摸战士的脸”。严冬清晨,他会俯下身子,给正在站岗的哨兵系鞋带。
  将军喜欢和自己的兵在一起,不管条件有多苦,兵在哪里他坚持在哪里——
  那天严冬去班戈县中队,营房锅炉坏了,安排他住县宾馆。他不去,坚持和中队官兵一起住。那一夜,零下20多摄氏度……
  那年去唐古拉哨所,他看到执勤战士临时躺在山石缝隙休息,问:“冷不冷?”战士们回答:“不冷,挺暖和。”他不信,钻了进去。
  躺了几分钟,他出来了:“你们骗我,挺阴冷,石子挺硌人。”说完,他把身上的大衣脱下来,留给战士,“垫在下面,暖和些”。
  和兵在一起,将军心中坚持“把自己当成一个兵”。下部队,将军从不带氧气瓶,因为他的兵没有氧气吸。
  为了让士兵吸上氧气,他辛苦奔波,启动“氧气工程”。如今,将军走了,240多个高原氧吧矗立在执勤一线。座座氧吧,都是将军爱兵的航标。
  将军生前最后一段视频,也是和自己的士兵在一起——
  那天,他给训练基地的官兵亲自示范刺杀课目。动作利落,虎虎生风,赢得官兵阵阵掌声。
  38年前,将军还是新兵时,在刺杀课目比武中,赢得了军旅生涯的第一张奖状。
  岁月流逝,职务变更,可将军那“兵的本色始终没有变”。
  大爱的将军,带出一群勇敢的兵——
  拉萨维稳处突中,面对疯狂的暴徒,将军的兵——19岁的战士胡雨,挺身而出,为保护人民群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海拔5061米的唐古拉哨所,将军的兵——3名年轻的战士,因高原肺水肿而牺牲。
  前年中秋,将军到唐古拉哨所慰问。官兵对他振臂高呼:“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那一刻,看着一张张被风雪侵蚀的年轻脸庞,将军眼眶红了。
  将军走了,留下了一群勇敢的兵,他们依旧战斗在风雪高原之上!
  将军走了,这些在抢险救灾中不惧危险的兵,这些时代先锋毕世祥先进事迹材料面对高原风雪坚强如铁的兵,个个泪流满面。
  雪山作证:将军走得欣慰!
  一件旧西装与一座现代化训练基地——
  陶醉在心里的比吃在嘴里的香
  最后一次出差,将军依旧穿着那件深蓝色西装。
  这件西装“历史悠久”,是新婚后不久妻子钟玲给他买的,掐指算来,已有20多个年头了。
  钟玲觉得“寒碜”,几次想带他去买新的,都被他拦阻:“衣服又没破,我挺喜欢,换它干吗?”
  将军很少回成都的家。一次,他穿着西装回去,被邻里看到。事后,邻里悄悄问钟玲:“你老公在西藏打什么工?”
  穿,将军从不讲究。吃,将军也从不在意。在成都,干部马东俊把记者带到将军生前经常去吃早餐的面馆。小小面馆,藏在窄窄的巷子里,里面只能摆下两张桌子。
  听我们说一位将军多次在店里吃饭,老板挺激动,可拍着脑门想半天,也没想起有这样一个人。
  司机姜成龙说,将军下部队,午餐基本就是“来一桶(高原“铁玫瑰”)”。
  穿不讲究,吃不讲究,可在工作上,将军特别“讲究”——区域训练基地的设计图纸,先后被他否定了100多次……
  标准高,工作就累,可将军却很“享受”这种累。用他的话说,就是“陶醉在心里的比吃在嘴里的香”。
  问同事,将军有啥爱好?答案异口同声:除了工作,就是工作。
  问钟玲,才知道将军其实爱好广泛:喜欢画画、看电影、听音乐会、看书……钟玲说:“工作太忙了,老郭根本没时间、没机会去干这些。”
  在钟玲手机里,存着将军和区域训练基地尚未竣工大楼的合影——
  去年6月底的一个周末,将军难得有空闲,主动邀请妻子来参观他的杰作,他当“导游”。
  来到大楼前,他像个孩子一样,要求妻子给他和大楼合个影。他自豪地说:“这是我盖的楼,绝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这张照片中,将军的笑容特别灿烂——这,就村党委书记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材料是将军追求的“享受”!
  将军是一个不会享受的人,因为他生活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将军又是一个特别会享受的人,因为他的工作造福着整个藏区群众。这份甜蜜,又能有几人品尝过?
  一句道歉与数百条悼念帖文——
  干工作只有特殊岗位没有特殊关系
  对于司机姜成龙来说,这辈子最让他感动的话,就是将军对他说的那句“对不起”!
  雪域高原,道路艰险,司机姜成龙为将军开车多年,绝对“劳苦功高”。
  2008年“3·14”事件后,上级给总队一批士兵直接提干指标。机会难得,姜成龙志在必得,他先后荣立5次三等功。因为年龄关系,这是他最后一次提干机会。
  没想到,将军决定:“指标全部给基层一线,机关一个不留。”
  那一夜,将军把小姜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这事,让你吃亏了,你别恨我……”
  肺腑之言,让小姜从心底理解了将军老红军先进事迹材料的“无情”。
  在将军眼中,干工作,只有特殊岗位,没有特殊关系。
  在国家和部队利益面前,将军从来都是“六亲不认”——
  2009年,武警西藏总队实施安居工程。老家的建筑商听到消息,便托他弟弟出面揽工程。此刻,他只需“松松手”,从小感情甚笃的弟弟就能“幸福一辈子”。
  但是,他“咬着牙”没让弟弟进家门,还交代其他常委:我的家人,无论是谁,都不能把工程交给他们。
  一次,一名四川雅安籍的干部找到了将军老母亲:“阿姨技神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你给司令说说,不要安排我转业。”
  没想到,儿子连她这张老脸都不认,老母亲非常生气。将军在电话里说:“您老要是心里有怨气,等我退休了,你再慢慢训我。”
  将军不是无情,他很爱他的父母。“到成都出差,他很多时候都是从机场直接去看老人家,陪他们吃个饭、说说话。”
  这个故事,听上去似天方夜谭——
  将军的外甥蒲松华2005年到拉萨支队当兵,8年了却没有机会见舅舅一面。逢年过节,他打电话说过去看看,每次将军都说:干好自己工作,没必要。
  直到将军走了,在遗体告别仪式上,蒲松华当兵以来才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舅舅。
  蒲松华并不知道,将军其实很关心他,好几次打电话给他父母:这孩子表现不错。
  廉生威,也生爱,更生敬。
  “这一天,高原警营沉寂,珠穆朗玛峰的大雪,覆盖了那个名字。这是炎热夏天里最寒冷的一天……”
  将军走了,西藏武警总队局域网上,一条条悼念帖文饱蘸着官兵那信念意志坚如铁:追记常年忍病工作的郭毅力浓浓的追思。
  将军走了,不到一个星期,妻子钟玲就把单位的房子清空,退了。朋友劝她,没必要这么快。她说:“这样做,天堂里的老郭会很高兴的。”
  告别将军遗体那天,并肩的战友、武警西藏总队9名常委不约而同换上了一身新军装。他们说,“郭司令员生前为官做人干干净净,我们也干干净净前来送行!”
上一篇:信念意志坚如铁:追记常年忍病工作的郭毅力
下一篇:追记丹江口市原纪委副书记熊家林
  • 联系客服

    微信号:yzbxzcom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